288、列寨成都-《五代河山风月》
第(3/3)页
史从云格外重视成都,因为蜀地的精华都在成都。
这里的地理环境不像长江、淮河中下游那些地方,那些地方各有优势,宜居平地很多,几乎每座城市都有自己的竞争力。
而在蜀地,除开东面各江交汇处的渝州(重庆)还稍微可以和成都竞争一下,其它地方在自理区位,地势,宜居度,交通等各方面完全没法和成都竞争,导致成都必然会汇聚整个蜀地的财富,资源,人口。
如果成都遭到毁坏,那半个蜀国也算没了,如果半个蜀国没了,他伐蜀就算失败一半,以后也没有充足粮饷去打北汉,打契丹。
所以史从云顾不得教育他的小黄花,给她穿了一身自己的干净衣服,把她安置在自己大帐中。
随后亲自带着亲兵骑马巡逻各营,北路军现在加上扩编的蜀军,已经有八十二营人马,做起来很累,不过他还是孜孜不倦。
再三强调靠近成都后的军纪,这也让刚刚投降整编过来的蜀军士兵更加拥护他。
其实士兵有没有战斗力多数是整体环境决定的,蜀兵在蜀地的表现十分拉胯,可以用不堪一击来形容,但历史上赵匡胤拿下蜀地后,把很多蜀兵调去戍边,有防止蜀地叛乱的考虑,到了边境磨炼之后照样能打起来。
所以史从云不怕蜀兵菜,菜可以练,关键是要得人心,只要士兵像党进那样愿意为他悍不畏死,谁还不是两条胳膊一个脑袋,只要给把刀,发了疯不要命的普通百姓也能让老爹那样的大将害怕。
而且这一路史从云发现因为军歌不同,还有意外好处。
周军和刚改编的蜀军因为一路斗歌,比谁嗓门大,居然莫名其妙的处出一些感情来,隔阂消解不少。
想想也是,大家来自天南地北,方言不同,写字不会,没法交流自然紧张,紧张之下就本能想抱团取暖,排斥口音不同的,隔阂可不就出来了吗。
如果大家一起唱歌,一起比嗓门,那是一种另类的,消除了方言隔阂的交流。
史从云于是专门召集各指挥使和枢密院文官,专门开了一次会,要求枢密院的文官多教将士们背点歌,指挥使命平时没战打要多组织士兵们斗歌。
众人面面相觑,不太理解,不过史从云要求强硬,直接道:“你们懂个屁,都给老子执行就是。”
众人就答应下来。
........
成都不只一个城,还是以成都城为中心向外发散的巨大聚居地,外围有众多市镇,村落,如果说城市及其周边村镇规模,金陵、大梁城这时候也不是对手。
大军向成都开进后,史从云让从蜀兵改编过来的剑南军打头,以此安抚外围百姓,主力大军在后,以此安抚百姓,告诉他们不要惊慌。
也因为这招,原本蜀国还在成都城外驿站,桥梁之类的地方部署一些负隅顽抗的抵抗军力,结果见自己人过来,也都纷纷投降让路。
于是到四月十九日,周军北路三万多大军,已经毫无阻碍的推到成都主城墙三里处,列寨满野,旌旗遍地,把成都城团团围住。
外围靠近城墙的一些村镇也变成周军的后勤营地和战地医院,神火军的工匠开始传统艺能,伐木造攻城器械。
用不用得上先不说,会给守城方和城里的蜀国皇帝造成巨大心理压力,同时有备无患。
同时当日东路李处耘大军主力也从遂州(遂宁)北上,而且已经派出人来拜见联络他,前锋潇湘军(长沙驻军)和荆南军(江陵驻军)很快就会到达成都城下,与北路大军汇合。
史从云激动万分,打马带着数百亲兵驰骋靠近成都城去看看,遥望远处高高的成都城墙,旗帜都能看清,城头往来慌乱的人影,已经胜券在握。
比起历史上的王全斌,史从云慢了。
主要在于他大权在握,能决定这场战的方针战略。
所以他不想把成都打得稀烂,把蜀地打得遍地烽火,这次出兵和以往都不同,打仗用的时间不多,却花了很多时间在安抚地方百姓,招降蜀军上,以至于进掌没那么快。
而对成都城,史从云心里也有了规划。
他不想打,最好孟昶能识大体顾大局,把成都完好交给他,如果真逼到他要攻城毁城,史从云绝对会把孟昶的脑袋剁下来。
反之如果他识相,自己不在乎他去大梁做个安乐公。
.......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