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6、磨刀(四千的)-《五代河山风月》


    第(3/3)页

    给你们举个例子,如士兵手持长矛时候标准姿势,前手在杆子二尺一寸处,那就要明确到位,就写前手手心握住二尺一寸处。尽量少出现大约、大概之类的描述,也不能用多少步这种模糊的计数单位。”

    殿前司官署厢房里,三人都有些不解的看向他。

    司超作为主要负责人率先开口问:“节帅,那这样训练时还要拿尺子一个一个去量.......这恐怕行不通吧。

    这次招募水军少说上万,淮南的战还没打完,官家怕急着用呢。”

    史从云摆摆手:“司超说得有理,不过你们还不懂我用意,某自不会让你们一个个拿着尺子去量。

    但所谓标准,是有精确的标识,将士们才会去努力对准、

    咱们如果给一个模糊的说法,随便练练就觉得差不多了,反正多一尺也差不多,少一尺好像也行,久而久之,这样的风气散开,整支军队都会松垮垮的。

    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那,并不是要让你们去手把手的量,而是能让将士们明确的知道自己到底够不够格,才能精益求精,久而久之形成好风气。”

    司超听了连连点头,感慨的说,“如果不是节帅说出来,某这辈子也想不通透这样的道理,突然有一种想明白的了感觉,某带兵也有不少年头,却没真正没白过,这下节帅说出来真叫某佩服!”

    说完对他拱拱手。

    潘美和闾丘仲卿眼有光,都看向他。

    ........

    时间不知不觉进入八月,史从云还在准备,没有急着动作。

    这时候南面还在打大战,北面也有契丹北汉趁着秋收劫掠袭扰边境的消息,天下没有一刻是安宁的,人们也习惯了这种动荡,日子该怎么过就这么过。

    从各地招募的人也已经陆续汇聚到大梁,在汴水畔的大营中安置,这些人中多数是从山东,淮北来的。

    有些是为养活自己自愿来,有些则是因为地方官员为完成枢密院分下去的招募任务被逼着来的。

    训练大纲还在编写,编写完之后史从云还要添加一些内容,那二百多识字的人还要率先接受训练,成为教官。

    所以新兵暂时安置在汴水大营,没有动作。

    八月初,史从云到汴水大营巡视。

    各地来的新兵已经到得差不多,根据枢密院的汇总,这次从各地拢共招了一万两千多人,后续还会征一批船夫和辅兵,最终人数可能在一万五千人左右。

    他没架子,和枢密院的官员混得比较好,所以众人额外告诉他一些小道消息,官家见识淮南之战后,觉得处处掣肘,见识了水军的重要性。

    原本是准备训练至少两万以上,最好三万人的水军,但府库空虚,连年不断的战争让国库有些吃紧了,最终只得削减到一万五千人。

    史从云带着十二名亲兵赶到汴水大营,并要求负责管理的军官把众多人聚拢在将台前。

    这时天公不作美,下起蒙蒙秋雨。

    看着众多将士正淋雨集结,史从云让亲兵随从撤了伞,站在高台上和下面的新兵一起淋雨,等待他们集结。

    新兵没经过什么训练,上万人集结起来十分缓慢,史从云心里估摸着前前后后花了大概半小时还多。

    直到所有人集结完毕,攒动的人头挤满校场,黑压压的新兵满眼都是,史从云才大声喊道:“某是你们的上司,殿前司副都指挥使,振武节度使史从云!

    关于我的事,你们中有些人应该听过,有些人没有听过!”

    下面起了轻微的骚动,想必不少人早听说过他的威名,毕竟这几年来,史从云的威名还是很响亮的。

    “不过这些都不重要,你们是新兵,这支部队也是官家新组建的水军,咱们都当是个开头!

    你们之中有些人是自愿来的,有些人是被迫来的,我管不了,但凡只要到了这,再妄想逃跑就以逃兵论处!

    知道今天我什么不打伞,傻不拉几站在这淋雨等你们列队么?某就是为了给你们上参军之后的第一课,跟着老子打仗,大家共甘共苦,共赴患难!

    要淋雨大家一起淋,要打仗咱们是铁板一块,有了钱大家一起分!”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