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丨决事省禁-《兴汉室》


    第(2/3)页

    在皇帝手下任职是一回事,愿不愿真心实意为皇帝办事却是另一回事。

    皇帝还没有自大到因为荀攸在蔡邕、李傕等事上帮了自己一把,而误以为荀攸已经就此真心投效于他了。

    站在荀攸的角度来说,早在蔡邕一案了结后他就该自寻门路去蜀郡为官。如果不是看在汉室尚有可为之处,哪会甘愿待在面临李傕叛军的威胁、即将水深火热的长安城中?哪会选择待在皇帝身边?

    这两天皇帝之所以没有表现的急不可耐的找荀攸袒露心迹,就是为了等到今天这样一个时机。

    他已经给了荀攸足够的时间去考虑、观察,如今正是荀攸选择何去何从的时候了。

    如果不愿辅佐,那么荀攸接下来的回答大可敷衍了事;如果愿意辅佐——

    “凉并羌胡与关东诸侯,看上去是两件事,其实依臣看来,可以当做是一件事。”荀攸目光深邃,平静的直视着皇帝。

    皇帝精神一振,既是欣喜于荀攸不言自明的态度,又是惊讶与荀攸远过常人的智谋:“敢问计将安出?”

    荀攸的视线从皇帝脸上移开,目光低垂,让人看不出他心里在想些什么,也不知道他心里适才已做了一个关乎个人荣辱的决断:“诸公先前所议,无非是以为东西之事难以兼顾,欲安关东,则不能多分心力治理凉州,欲定凉州,就只能眼看关东诸侯坐大。然而两者之间或有折中之道,是以臣下才说两者可当做一件事。”

    说完,荀攸移开座席,膝行至皇帝跟前,右臂一挥,将一只衣袖摊在桌案上。

    皇帝先是吃了一惊,但心里很快放下心来,出于信任,他微微颔首默许了荀攸的行为。

    只见荀攸伸出左手对衣袖上的花纹指点道:“关中土地丰饶,百姓殷实,西可收陇右六郡之兵,南可得巴蜀汉中之财。秦人、高祖皆据此而得兴王业,陛下若要据此以制天下,犹可鉴于前人。”

    皇帝点头道:“先收凉州,再定巴蜀,潜心休养数载,可兵精粮足,甫出函谷而天下定。”

    “可是,”皇帝疑惑道:“若是先收凉州,则关东却不能坐视不理,这又回到先前的问题上去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