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丨母之昆弟-《兴汉室》
第(2/3)页
皇帝不容置疑的语气让王斌心慌,由于董卓以及众多士人或明或暗的阻挠,他与皇帝接触得不多,对皇帝的印象还处于少年聪慧的阶段,一时没有想到皇帝已然性情大变,只以为皇帝韬晦锋芒,要借助王斌这个天然的外戚,在朝堂上大展拳脚了。外戚大将军的权势让王斌动心,而与之相随的危险却让王斌警醒,他正想拒绝,抬头却见皇帝专注的看着他,那眼神里流露出一丝期待,还有一丝孤寂。
那是举目无亲,身边没有一个可信可用可托付之人的孤寂。身为皇帝血缘亲近的母族,王斌竟不舍得说出拒绝的话,如果连自己都为了明哲保身,不愿辅佐皇帝,那么谁又会真心襄助呢?皇帝可就真成一个孤家寡人了啊,自己亲妹妹王美人若是泉下有知,必然要恨他这个冷血的兄长,自己以后入土,又何来面目去见?
看到皇帝与王美人极为相似的眉眼,王斌心头一颤,低声应诺道:“犬子不才,得蒙君上不弃,臣代其叩谢君上。今后臣等父子,愿供君上驱使。”
王斌以身家相托,让皇帝大受感动,他握住王斌的手,说:“舅父今日之恩,我绝不敢忘。”
皇帝往车前看了一眼,王斌知道皇帝在犹疑他接下来的谈话驾车的车夫是否能听见,为了让皇帝宽心,王斌说道:“臣任职奉车都尉三年,宫中奉车郎官均已熟识,每逢帝驾出行,为保銮舆万全,皆由臣选派忠直之人驭车,君上不必担忧语入他人。”
原来王斌早有预谋,无论是为了以后可能骤升大将军做准备,还是为了结援自保,在这三年间他恩威并施,驸马都尉和奉车郎们为了攀附将来富贵,也纷纷投效,虽然奉车都尉不止王斌一个,但论在奉车郎心中的地位,王斌才是他们的主心骨。
皇帝明白了这些,忍不住对其貌不扬的王斌另眼相看,王斌不过一名不见经传的外戚,都能有如此心计,那些在史书留名的人物,又该是何等不凡?皇帝心里澎湃,一来是为自己有幸来到这个群才辈出的时代而激动,二来则是为王斌苦心孤诣利用职权暗地保护皇帝而感动。他说道:“好,好,有卿如此,何愁王业不兴?”
于是皇帝将王允近日将要刺董的事以自己猜测的方式告知了王斌,还有杨琦的投效以及自己的部分设想。他不担心王斌会借此告诉董卓,如果王斌真有此心,这三年来早就投身太师府上获取权位了,又何必等到这个时候?
王斌听了皇帝所言,惊愕当场,他万万没有想到王允屈身事董,是忍辱负重,为的就是有天能诛杀权臣;他也没有想到皇帝聪慧无比,杨琦的反应也证实了皇帝的猜测,这更加让王斌觉得皇帝的不凡。看来投靠皇帝,对日后的腾达也不是全然无望。他镇了镇心神,在心里迅速思索自己在里面要处在什么位置,要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如果王允诛董成功,以皇帝现在的架势来看,定然要借机独掌大权,那么王允被排斥则是意料之中的事。而自己作为第一批投效的人,凭借着皇帝母族的身份,势必会被提拔上去,与王允分庭抗礼。想到自己可能会从区区奉车都尉,数日之内成为外戚大将军,王斌内心狂跳,完全抑制不住自己的语调:“臣愿为君上走牛马,填沟壑!”
走牛马,是谓像牛马般为皇帝奔波劳碌;填沟壑,是谓死,语出《战国策》,‘愿及未填沟壑而托之’,王斌再此与走牛马化用,是表明自己愿意为皇帝出生入死的决心。
当杨琦带着尚书郎移送典籍到石渠阁的时候,所见的,正是皇帝与王斌相谈甚欢的局面。杨琦又惊又疑,面上却不动声色,在很快搞清楚情况后,坦然跪伏:“王都尉老成持国,得此助力,谋事必成,臣谨为国家贺。”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