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李铮昔日虽投靠了刘琦,却毕竟是叛臣,本是没有希望再担任县令之职,但刘琦顾念其诱杀张虎和陈生的功绩,故而向刘表谏言,请刘表继续让李铮担任宜县县令。 刘表答应了刘琦的举荐,将李铮官复原职。 “末吏李铮,见过府君!”李铮见到刘琦之后,作揖见礼,态度极为谦恭。 “无需如此。”刘琦微笑着虚手扶起他,笑道:“前几日,我特意问过牧府诸曹,宜县今年的政绩上佳,足可称之为南郡之冠,李君真是不负吾望!” 李铮长长作揖,道:“若非府君当初一力将某扶为县令,又哪有李某的今日,府君厚德之恩,李某永生不忘。” 刘琦摇了摇头,道:“你有今日,皆是你自己的功劳,又何须谢我?对了,李公的儿子几岁了?” “回府君话,已经七岁了。” “已经七岁了呀。”刘琦恍然的点了点头,道:“差不多也到年纪了,今年就可以送到襄阳学宫进修学经了。” 李铮一听刘琦这么说,急忙道:“如此年纪也可入襄阳学宫吗?” “自然可以,早培养早毕业,也好早日参加入仕的科考,若是你家的孩子有异才,也可早点出仕为官,咱荆州当官不讲究那些无谓的周转流程,只要能考过,再经培训,刘荆州一律予以重用。” 李铮犹豫了一下,道:“若我儿考不中,又该如何?” 刘琦笑着用胳膊追怼了怼他的小臂,道:“有我在此,又怎么会考不中呢?” 李铮自然明白刘琦的话中之意,这是摆明了让走后门啊。 他大喜过望,连忙拜谢刘琦。 依照刘琦的设想,要想将科考为官的制度在学宫予以施行,目前必须要给当地的士族开方便之门,让他们对考试产生误解,觉得科考只是一种形式主义,他们的孩子即使考不中,也一样可以为官。 如若不然,学宫毕业科考为官一定会得到士族空前的抵制,让出一些制度利益,这是施行科考不可避免的前期步骤。 但随着考试的制度经年累月的施行下来,当这项制度已经成为全民心中所默认的一种惯性规则时,那就是皇室集团在人事制度上反戈一击的最佳时机。 当然,这都是后话。 李铮陪伴着刘琦向宜城内走,边走边道:“听闻刘荆州已经下了军令,请刘府君率兵前往江夏郡,和黄府君一同北上强攻汝南?” “正是如此。” 李铮犹豫了一下,突然道:“李某想同府君一同前往江夏郡,不知可行否?” “你?”刘琦疑惑地道:“你身为宜县县令,坐守一县之地,去那边作甚?” 李铮对刘琦道:“不瞒府君,李某乃是江夏平春县人,李家在平春亦属强族,家中数代之中,亦是出了几位六百石的县君,虽算不得门阀,却也是良善之家,然到了我这一辈,整个家族却改了门路,除我一人尚还在走入仕之途,其余大部分人皆随我那族弟,去做那筑邬堡,练族兵之事了。” 刘琦知道李铮所说的是什么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