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半渡而击-《明末凶兵铁墨》
第(2/3)页
.......
袁崇焕被放出天牢,此事不胫而走,立刻成了京城百姓讨论的热题。距离鞑子扣关已经过去很久了,百姓心中的恨意淡了许多,可是对于袁崇焕的不满,终究还是有的。许多人想不明白,怎么把袁崇焕放出来了,难道大明朝能打仗的,除了袁崇焕没有别人了么?
更何况,大多数百姓觉得袁崇焕未必会打仗,他要是打仗很厉害,也不会任由鞑子扣关进攻京城了。
当然,很多人虽然嘴上不说,但是心里还是怪着崇祯皇帝朱由检的。百姓可不知道朝堂上的事情,他们心里本能的觉得皇帝最大,袁崇焕被释放,那肯定是皇帝的意思。就这样,崇祯稀里糊涂的背了不小的骂名。
蓟州,这座京畿名城,在鞑子扣关的时候,蓟州受到的损害最大,当地士绅权贵以及百姓多年积蓄,几乎被鞑子席卷一空。可以说蓟州百姓对鞑子的恨犹如滔天之火,他们自然没法去跟鞑子拼命的,于是这股怒火全转移到了袁崇焕身上。当初崇祯要杀袁崇焕,蓟州人拍手叫好,最为支持。如今崇祯把说出的话咽回去,把袁崇焕放了出来,还委以重任,这下蓟州百姓哪里受得了,于是,许多人自发组织起来跑到蓟州衙门请愿,要求朝廷收回成命,斩杀袁崇焕。
蓟州的事情闹得不小,却于事无补。生怕蓟州出乱子,孙承宗还将何可纲调到了遵化,最终,蓟州百姓各自散去,但是心中的不满却日益加深。
紫禁城内的崇祯也不是聋子瞎子,蓟州的事情他心里很清楚,所以,他觉得委屈。放袁崇焕不是他崇祯的意思,凭什么这恶名要让他崇祯来背?
.......
京城南郊,不知什么时候这里多了一排粥棚,几个月下来,不知救济了多少流民。一顶轿子停在不远处的柳林外,一名女子掀开帘子,看看外边的情形,黛眉紧紧地皱做一团。
“哎,流民越来越多了,这里还是京郊,那河南以及陕西......不堪想象啊......”
女子一身白色纱裙,普通的衣着,却掩不住典雅的气质。轿子旁边一名做小厮打扮的丫鬟,弯下腰劝道:“这鬼天气,娘娘还是坐回轿子吧,可莫中暑。”
白衣女子不是别人,正是懿安皇后张嫣。这排粥棚其实是她提议崇祯搭建的,此事知道的人甚少,崇祯也不可能管着点事,所以便由张嫣看着。
近几个月,京畿流民越来越多,尤其是陕西流寇夺取河套后,崇祯便认清了一个现实。流民若是安顿不好,随时可能变成流寇,设粥棚,一方面让流民有口饭吃,不用折腾京城,另一方面,也可以及时知晓流民心中真实的想法,避免生出更大的乱子。
京郊出现这么多流民,张嫣真的很担心,她担心铁墨能不能安然无恙的从那个大泥潭中抽身出来。正在犯愁的时候,传来袁崇焕调任山东巡抚的消息,这下张嫣也坐不住了,拍拍轿子,轻声道:“樊虎,去英国公府。”
袁崇焕的事情还要早点通知铁墨才行,她久在宫中,虽不理政务,却依旧敏锐的感觉到袁崇焕之事绝不简单。对那个皇弟,她很了解,皇弟是绝对不可能释放袁崇焕的,那么救袁崇焕的就只有内阁那些人了。内阁那帮子人会只为了保袁崇焕镇压白莲教?多半是冲着铁墨去的。
......
七月下旬,在解决完晋南的所有农民军残余势力后,四万宣府精兵终于进驻了陕州茅津渡。从山西想要尽快到河南,最快的办法就是从茅津渡过黄河。渡河,本该是很简单的事情,却让宣府兵马驻足了好几天。王自用那些人也不是傻子,他们早就料到这些了,为了阻挡宣府大军的脚步,竟然将茅津渡一带的船只全弄走了。但凡是能运东西的船,无论大小,全部征用,用不上就直接拆了毁了。总之,茅津渡东西二十里,王自用只给铁墨留下几艘破舢板。
没船,宣府大军就是再能打,也没办法横渡黄河。王左挂聪明绝顶,也被王自用这一招恶心的够呛。无可奈何之下,大军只能暂时驻扎在陕州,分出人手不断寻找船只。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