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章二顾茅庐该有的味-《重生光影年代》


    第(2/3)页

    黄勃在娱乐场所打滚了几年,应对口才练得很好,这时却有点乱方寸。

    沙宝亮原来是杂技团的,好像很会顶坛子,获得过国际金奖,这个行当年纪一大就干不动了,所以就改行唱歌,目前也是籍籍无名。

    后来苏长青听过一个更励志的改行故事,是童话作家郑渊洁说的,他说年轻时有一次生病住院,隔壁病床是一个部队文工团的舞蹈演员。

    那时是大冬天,天寒地冻,舞蹈演员半夜起来大老远到医院外的湖边练嗓子,郑渊洁很纳闷,舞蹈演员说他年纪慢慢大了,很快就跳不动了,得为改行作准备。

    那个年轻的舞蹈演员就是阎维文,这件事启发郑渊洁走上了童话创作之路,两人也成了终身好友。

    天下没有偶然的事,从来都是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如果郑渊洁不是同样努力的人,就没有这个故事流传下来了。

    苏长青听过黄勃唱歌,但没多少印象,如果嗓音不合适也不能勉强,沙宝亮嗓音比较特别,应该适合唱《i    believe》。

    这首歌当年国内流行的华语版本苏长青不是很喜欢,唱得过于高亢,有些得意洋洋而深情不足,当时他就觉得适合沙宝亮来唱。

    “看来我真被大导演看中了,您准备让我演什么角色?”

    “带点喜剧色彩的爱情片,你在里面是个大学生。”

    “大学生?您真觉得我合适?”

    黄勃高中毕业都有点困难,一听是演大学生就有点找不到北了。

    “我很早就看过你的演出,前两天还去青岛找过你,合适。”

    这话又鼓舞了黄勃,他惊诧地睁大了眼睛:“您很早就看过我的演出?实在不好意思,我没留意到,半年前我就离开青岛了,让您白跑了一趟。”

    既然要为未来演绎一段慧眼识才的佳话,那就把戏也做足了,以后说起来英雄如何惜英雄,至少也算是二顾茅庐,而且比刘备跑得远多了。

    苏长青伸手拍了拍黄勃肩膀:“别和我太客气,咱们年纪差不多,我大你三岁,如果愿意叫我声哥就行了,别您您的一口一个导演。”

    黄勃今年十九岁,和周讯同龄,都是嘴甜的人,不叫哥叫什么。

    “行,哥!”

    这就对了,二顾茅庐就该这个味。

    接下去苏长青提了几点要求:“把头发剪清爽点,参考目前大学生流行的发型,你现在身上穿的衣服适合跑场演出,也得换掉,买几套大学生的款再配个天天背着,现在就开始进入状态。”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