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警察,出来洗地了!” 二当家一声大喝,大银幕上的画面猛然一变,一阵凶猛诡异,却甚是魔性洗脑的交响音乐陡然而起。 音乐欢快而富有节奏,音乐之中,琛哥穿着黑色西裤,白色衬衣,黑色马甲,梳着大背头,手拿斧头,开始摇晃起一种不像是舞蹈,但分明是舞蹈的舞步。 表情享受,动作销魂,竟给人一种油然而生的诡异感。 而随着琛哥的舞步晃动,画面开始快速闪现,一幕幕灰色背景下,一条条鲜活的生命被黑色的斧头砍伐。 死的人越来越多,音乐越来越急促,琛哥背后站着的黑西服小弟越来越密集,到得最后,甚至笼盖了整个大堂。 气氛愈发诡谲,让人不寒而栗。 便在这样的急促音乐之下,所有斧头帮小弟猛然举起手中利斧,气势如虹。 画面正中间,由右向左“斧头帮”三个字,殷红如血。 “这是一个社会动荡,黑帮横行的年代,其中又以‘斧头帮’最令人闻风丧胆。 “唯独一些连黑帮都没兴趣的贫困社区,却可享有暂时的安宁。” 影片到此,正好七分钟。 “干净利落,只用短短几分钟时间,就描绘出了一个动乱的时代,为整部电影奠定了黑暗的基调。这个开头很有国外那部同样描述黑帮的经典电影《黑手》的味道……黑帮……功夫……近现代的功夫片?” 看着电影中对斧头帮的介绍,于朝北很是震惊,哪怕和张昀是有过节的老仇人,此时的于朝北,仅仅凭借这个开头,也不禁佩服张昀对于这部电影剧本的把控。 先是用权势滔天,敢在警察局打警察的鳄鱼帮开头,引出更加强大的斧头帮。短短几分钟之内,就为整部电影奠定了黑暗混乱基调。这个节奏,实在不像是第一次写电影剧本的人,能掌控得了的。 甚至于在拥有这样的节奏的同时,片中每个角色的台词还很有腔调,无比洗脑。 比如开头第一句台词“还有谁”,再比如“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还有那句“警察,出来洗地了”。这些台词精炼且精辟。 于朝北自我觉得,就算他坚持写剧本写到现在,也写不出这种水平的台词。 对于剧情的安排,对于角色台词的设计,对于剧本的节奏,再加上任一清近乎完美的镜头运用,以及十分合适的BGM…… 这部《功夫》,只用了七分钟,就已经让观影者欲罢不能了! 无比完美的开头,无比完美的商业片节奏! “又是一个长镜头,哦?猪笼城寨……这几个角色有点意思啊,他们应该都是会功夫……噗!为什么会出现这么个人才,难怪是喜剧!” 于朝北一边看着镜头里对猪笼城寨的场景描绘,看到包租公、五郎八卦棍等人,一边分析着这些角色的具体意义。 然而还没等他分析完,“酱爆”的出场,直接让他笑得喷了出来。 那夹带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味道的“包租婆,怎么突然之间没水了呢”,实在是太魔性了! 魔性程度堪比“还有谁”。 “动作,喜剧,剧情” 于朝北刚才一直在分析剧情,分析剧情中的元素,却忘记了,《功夫》这部片子,可还是个喜剧片! 不是那种突然抖出来的包袱,是整部片子里,时时刻刻充满喜剧色彩! 大多数商业特效片中,正经剧情里总会忽然抖出几个笑料包袱。这样的设定,一是为了缓解紧张的氛围,让剧情节奏稍稍慢下来;二则是为了迎合大众审美,吸引更多的观影者。 ——大众什么审美?三天老师能火就是大众的审美最有力证据。 低俗,有趣。 屎尿屁,永不过时! ——可恶,为什么让三天两觉火起来,现在想看他的小说,都得求着他更新了! 《功夫》在宣传时,着重宣传着“华夏特效大片”。这类特效片,里面应该也会带有类似的包袱笑料。 一开始于朝北确实是这么认为的。 然而此时仔细想来,好像从开头到现在,《功夫》这部电影的包袱,真的非常符合喜剧片的范畴。 也就是说,张昀虽然一直在宣传《功夫》是个华夏特效片,但就算刨除特效这一部分,它也不会变成纯粹的剧情片,而是喜剧片。 喜剧片和特效片的结合? 好你个张昀,真是大胆啊!第一部电影,就敢同时挑战两种最难的电影类型! 众所周知,国内的喜剧片和特效片,是两个最大的坑。特效片是特效和剧情难以平衡,更多属于资方的问题;喜剧片则是,哪怕专业的喜剧研究者,也可能会拍出一部让人恶心的喜剧电影。 就像开心麻花能拍《西虹市首富》,它也能拍《李茶的姑妈》。 喜剧片的水太深了,年轻人很难把握。 而张昀,竟然过分地将喜剧片和特效片结合在一起拍了! 真就不怕搞出一个不伦不类的缝合怪吗? 于朝北想要冷笑,然而面前的一切,都让他笑不出来,甚至油然升起一股敬佩之意。 尽管到现在为止,“特效”这部分于朝北还没看到,但“喜剧”部分,他不得不承认,张昀处理得相当之好。 将包袱放在角色设定(漏着半拉屁股的酱爆,猥琐的包租公,娘娘腔的洪家铁线拳)和台词上,绝没有任何牵强附会之处,更没有刻意为之的痕迹。 从开头这十来分钟看,《功夫》如果仅仅只是一部喜剧片,那将会十分成功。 “不过,你的特效,会怎么样呢?”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