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6章 计算收入-《明末亲军锦衣卫》


    第(3/3)页

    崇祯挥手:“别跟朕诡辩。你从盐政上出钱,上要朕支持你改革盐法,整顿其他三家巡盐御史衙门。从爱国捐出,是要借助这件事,确定下这个商业税收体系,你从承包上出,就同样借助这件事,把没收财物归功,削减土地兼并,而你从东江镇的铸币厂出,是要将你掖着藏着的铸币厂变成正大光明。”

    赵兴当时挠头:“果然睿智不过皇上,臣的这点小心眼,您都看出来啦。”装傻充愣,也是自保之法啊。

    崇祯看着憨态可掬的赵兴,不无感慨的长出一口气:“若天下百官,都能如你一样裹挟朕,那该多好啊,可惜,他们却都和朕离心离德啊。”

    赵兴感动之余,立刻道:“若想真正为公的臣子充满天下官员队伍,我们必须推陈出新。”

    崇祯站住了脚步,充满期待的看着赵兴,他太需要自己信任的一批官员了。

    赵兴道:“这次三科同考,皇上是主考,就是他们的座师,文人最重尊师重道,他们不管从什么角度都必须跟皇上您一条心。但是,这三科索取,最多五百人,实在是太少了,而天下依旧是以老迈昏聩的万历朝的官员居多。所以,臣请每年一两科或者三科,用源源不断录取的皇上您真正的门生弟子,充实地方,首先先把缺额补上,让大明的统治机构正常的运转起来,再用他们逐步取代昏聩老迈官员,只要如此坚持下去,不出十年,放眼天下,朝堂内外,皆是真正的天子门生,到那时候,皇上您想做什么做不成?”

    崇祯整个时代,只开科三次,崇祯元年,四年,七年,结果到他死,他选拔出来的人才都没有为他出过一点力,这也是崇祯的悲哀。

    但赵兴的这个提法,却将这个状况改变了,只要崇祯选拔出来的人才充满天下官场,不说这些人让政令通达,最少不至于如东林那般什么都坚决反对了。

    崇祯背手踱步沉思好久,突然一拍手:“好,好,好,就按照爱卿的办法办,就从今年起,每年一次科举,要在十年,不五年,将大明的官场彻底的换把血。到时候,高额的俸禄,充足的干劲,在朕的指导下,一定能够中兴。”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