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行将末路-《明末之兴汉》
第(2/3)页
“这个读‘a’,也就是我们的啊字的读音。”
……
对于投影仪上展示的犹如鬼画符的拼音字母,底下的人都是一脸的茫然,学习能力的差距在这个时候开始显现。接受能力强的人很快从中发现了拼音系统对初步学习汉字的人来说有多大的好处。接受能力差的更是万般不能理解,明明有《三字经》、《千字文》、《说文解字》等辅助学习汉字的工具,为什么又要再加一种拼音,而且看起来就是如此的不伦不类。
有过系统学习汉字知识的人对拼音更加排斥一些,没有文化知识的人相反更加容易接受。当然不管理解还是不理解,鲁若麟推广拼音的决心是不会变的。
后世已经用经验证明了拼音系统对于初学汉字的人来说是多么实用的工具,而且可以统一发音标准,使得汉字在形上达成一致后,音也达成一致,各地方交流再无障碍。不会像现在这样大家都要学习官方语言才能相互交流,不然各种不同的方言就能让人听的如同天书。
毕竟大家都是成年人,接受能力肯定比后世的小学生要强的多。学习能力强的人比如李雪晴、贺大姐、崔永建等人已经基本摸清楚了拼音的规律,后面就是熟悉和加强的过程了。理解能力慢的人还在记忆拼音字母和声母、韵母等,不过本来就不是很难,相信过几天就能掌握了。
对于理解能力差的人鲁若麟让他们回去复习巩固今天学习的内容,明天要检查,检查不过关的要上台打手心。这些人个个苦着个脸,满脸愁容,回去还得再练习下,真要被拉到台上打手心就太丢脸了。
对于智商比较高的那些学霸们,鲁若麟继续加强教学,并不断的回答他们提出的问题。随着一个个问题的提出和解答,这些人对拼音的理解也在迅速加深。李雪晴和崔永建已经可以尝试着给字注音,并请鲁若麟做评判。
不得不说人和人真的差距太大啊,虽然李雪晴和崔永建有些字的注音有错误,但那是还不熟悉拼音的规律,加上读音受方言的影响而已,实际上他们已经可以说基本掌握了拼音技巧了。
难怪一个可以在朝鲜众多士子中脱颖而出,位列朝班;一个文采震惊松江,甚至江南了,压得一群文人墨客俯首称臣。智商这东西真的是要靠天赋的,像孙富贵那样的,最多只能指望可以读书写字,不是睁眼瞎就不错了,文采那种东西明显和他不沾边。
李雪晴和崔永建越是熟悉了拼音的用法,越是觉得此法确实惊艳啊。要是自己小时候识字的时候会拼音,不知道可以省多少工夫,也不用时时找先生请教了。
对于能够拿出此法的鲁若麟他们也是惊奇的很,实在是忍不住了,询问拼音的来历。对于此事,鲁若麟推说是一个游方的老道士教的,老道士学习过西洋文字,从中受到启发,有感于汉字学习之难,便创造了此法,希望简化学习的过程,使得更多人能够读书识字。
崔永建对于如此学问高深的老道士非常感兴趣,连忙打听老道士的下落。鲁若麟随便编的理由,哪里去找这个老道士,便解释说老道士去世了,哦,不,是已经得道飞升了。崔永建还对于未能见到此位大能而深感遗憾。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