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章 围点打援-《袁太子》
第(2/3)页
可弊端却是在平叛时,令人有些难以处理。
不能采用“屠城”手段予以震慑。
话音落罢。
崔州平连连附议的点头,回言道:“公子所言甚是,黄巾争取人心的这一招的确高明,若我军在平叛时彻底站在汝南已东的地方豪强上,那纵然能够依靠豪强予以平叛。”
“但紧随其后也会彻底丧失汝南已东的人心,令诸民畏威而不畏德!”
此话一落,便不由令袁耀思绪浮想联翩。
若只是令诸民“畏威而不畏德”的话,那各郡县间便会陷入暗流涌动,政局不稳的局面。
袁耀努力平复着心绪:“他联想着曾经原史上的曹老板就是依靠雷霆手段令百姓威服,可结果如何?”
迁徙江淮十余万众时,江淮诸民宁愿东渡投奔孙十万,亦不跟其北去。
青、徐二州在纳入数十载后,境内依然政局不稳,频繁暴动。
屠戮民众予以威慑,这都只是一时的震慑罢了。
要想长治久安,唯有施行仁道。
“夫大事者,必当以人为本!”
联想着这些,袁耀脑海里闪过这记某位大人物曾说过的至理名言并引为真理。
“完全站在诸豪强的立场前去平叛,将诸民推向对立面,这不可取!”
“虽然普通百姓无权无势,但他们所蕴含的实力却足以颠覆一切。”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
一席话落,袁耀的思绪令崔州平大感敬佩。
他忽然发现,自己愿效力袁氏,好像并未选错人。
能以天下众生着想,而不是为了自身野心、利益便视诸民为蝼蚁而随意屠戮的仁君形象,方才是他所乐意看到的。
“先生,耀寻思着,待诸豪强请求我军派遣援军时,我军上演一出围点打援的计策,如何?”
“公子之意莫非是攻其所必救,假意围之,实则却是吸引黄巾主力来援,设伏歼之?”
崔州平也不愧为智谋高深之人,思路无比清晰,几乎是瞬息之间便猜透了袁耀所想。
“然也!”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