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5章记者暗访的材料-《仕途红人》


    第(2/3)页

    当时的陈艳便记住了这种药物的生产地方:曲江省华天市启文县。

    之所以至今还记忆深刻,主要是当时寄托着徐婷以及全家的希望。

    几天后,陈艳的家里便收到了这种药物,服用的第一个晚上,母亲真的不喘了,大家感到非常高兴,觉得医治这个毛病总算有了盼头。

    在之后的几个月内,她的母亲吃这种药的当天不喘,但只要停药就会喘得更加厉害,而且需要越来越大的剂量。

    再到后来,这种药就完全不管用了,她的母亲喘得越来越厉害。

    发展到后来,她的骨质疏松症非常严重,经常摔倒、扭伤,同时还对很多药产生了抗药能力。

    当时谁也没有想到,这些症状和后果都与她服用了几年的“定喘胶囊”有关。

    陈艳大学毕业后来到曲江省报社工作。

    二年后,她开始接触暗访工作。

    既然要进行暗访,就要寻找和收集相关线索。

    有一天,有人给省报暗访组的邮箱里发了一封加密邮件,反映华天市启文县制售治疗哮喘的假药很嚣张,形成了巨大的产业链,害人不浅。

    在这封举报的邮件里,这个人例举了几个药的名字,陈艳蓦然看见了她母亲以前吃过的那种药。

    虽然没有更多线索,陈艳还是决定立即只身赶往华天市启文县进行暗访,既是做报道,也是去寻找答案,与母亲当年吃的药、产生的后果究竟有没有关系?

    启文县的民营经济同样非常发达,由于最初的县城没有进行统一的规划,导致先富起来的一部分人胡乱修建房屋,等到后来发现问题时,却根本拆迁不了,主要是因为拆迁成本太高。

    当然,在启文县城不可能存在这样的制药作坊或工厂,很容易被人发现和举报,一般设置在偏僻的乡镇或村庄里。

    陈艳在没有线人和没有线索的情况下,想了一个办法,她给一个本地口音的出租车司机500元介绍费,表示要找一家药厂,希望购买一些治疗气管炎和哮喘的药。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