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势在必行,风起云涌-《大明合伙人》


    第(2/3)页

    所以,他们不会允许中国的改革顺利进行下去。

    然而,维新派甚至把一些希望寄托在这些人身上,在改革出现危机时,甚至请求这些人出手帮助,简直是可笑至极。

    现在的大明,如果推进资本主义改革,起码受到的外部压力几乎是没有的,毕竟西方自己还在资本主义道路上摸索。

    清朝相对于大明,唯一的一点优势,就是世界之间的联系更加紧密,让清朝统治者能够亲身感受到资本主义国家的强大,也有很多模版可以对照和参考。

    还可以派遣留学生到国外先进国家去学习知识和经验,甚至是直接引进西方人才。

    只是最高统治者,目光短浅,只注重自己的既得利益,不愿意去接受新事物和学习,从而错过了最好的时机。

    而现在的大明,连资本主义的概念都没有,只有崇祯等少数人通过沈浪带来的书籍和史料有所了解。

    综合对比之下,沈浪觉得大明改革的成功率比在清末要大得多,所以在大明一些内患大部平定的情况下,便开始着手实施了。

    可没想到,还是引起了全国范围内的骚乱。

    潜伏在两京和各省的锦衣卫通过无线电,不时的将各种情况反馈给在应天府的沈浪和在京师的崇祯。

    然后,沈浪和崇祯又针对这些消息再进一步沟通,看如何消除这些阻力。

    两人也进行了明确分工,北方由崇祯负责,南方则由沈浪亲自坐阵。

    改革已经启动,势在必行,不会因为某些人的意志而转移的。

    一味的说教肯定是行不通的,一场巨大的变革少不了流血牺牲,沈浪也早就做好了这种准备,这也是他一直留在应天府的主要原因。

    能够配合朝廷全力推行改革的人员,大力褒奖并重用。

    对于一些不执行改革命令,甚至是阻挠的官员,直接革职查办,严重者下狱,甚至是处死。

    那些公然闹事,煽动的人员,一律抓捕和镇压。

    若是组织武装公然反抗的,则以叛国罪论处,全部剿灭。

    一时间,相对稳定的南方也陷入到了各种动荡之中,甚至远超于当初沈浪率军南下平定监国朝廷的行动。

    福建的郑家、江西广东的一些世家大族,甚至是西南的一些土司都在蠢蠢欲动,因为崇祯新政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