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九章六十幅仕女图-《重生之大国工匠》
第(2/3)页
一句不咸不淡的话把沈从文撅倒墙角,气的沈老爷子只瞪眼。
张俊平也没有继续气他,毕竟是八十多岁的人了,万一气出个好歹,他可担待不起。
“正好沈老您也在,我今天是来向王导交作业的。
这份作业里,借鉴参考了沈老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您给评判一下,小子这份作业,可还能及格。”
张俊平说着把带来的六十幅画卷放到王扶林的办公桌上。
六十幅画卷,可不是小数目,那么张俊平用绳子捆着,也一下把王扶林的办公桌堆满。
“这么多?”王扶林惊讶的叫出声来。
刚才就看到张俊平拎着一大捆卷轴进来,只是放在地上,冲击力远没有放在桌子上来的强烈。
“这是我画的十二金钗仕女图,沈老、王导看看,可还能入眼。
看看有什么地方违背历史潮流,我好修改。”张俊平嘴上很谦虚,可是脸上却洋溢着满满的自信。
“沈老,启老、吴老您三位都是这方面的大家,您给掌掌眼?”王扶林态度很谦卑的说道。
没办法不谦卑,现在王扶林可就全指望着沈从文帮他了。
王扶林从英国考察回来之后,央视领导问他有什么想法。
他和杨洁一样,都想拍中国自己的名著。
所以,在央视领导询问的时候,王扶林很谨慎的选择了在他看来最简单,最容易的《红楼梦》。
结果,项目立项,筹备组也成立了,这时候才发现,看似最简单的,最容易的《红楼梦》恰恰是最难拍的一部历史巨著。
要把《红楼梦》这个有些灰暗的故事讲的精彩,吸引观众,还要尊重历史,尊重原著。
并不是想象中的那么容易。
故事讲的不够精彩,观众不买账,只追求精彩,违背历史,脱离原著,又会被红学会那些专家喷。
不要以为红学会只是少数,无所谓,只要观众喜欢就行。
恰恰相反,占少数的红学会,能量大的惊人,往往都是各行各业的精英,掌握着绝对的话语权。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