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一章共同出书-《重生之大国工匠》
第(2/3)页
王世襄和史树青两位大佬凑到桌子旁边,开始翻看书稿。
没有称赞,没有夸奖,有的只是翻书的声音,甚至两位大佬都已经忘记了张俊平的存在。
王世襄和史树青两位看的很认真,很仔细,每一页都要品味很久,一个一个数据去分析研究。
家具研究文稿不是文学作品,不需要华丽的词藻、优美的文字,需要的是严谨的数据,详实的考据。
两位大佬认真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就是最好的褒奖。
老太太对此早已经见怪不怪,指挥着张俊平找来暖壶、茶杯,泡上茶,慢慢品茶等待。
一壶茶加了三次水,茶水都快没色了,那边王世襄才放下书稿,抬起头。
“刘先生,名师出高徒,令徒的这些书稿,完全可以直接出书了!”
“我看可以分开出书,把明式家具,清式家具,漆器以及三大流派分别出一本书,只是老王,你准备写的那本明式家具研究,恐怕就要胎死腹中了!”史树青也放下书稿开口调侃道。
“不一样,我准备写的是明式家具鉴赏,是赏玩明式家具,关键还在一个玩字上。刘先生高徒的书专业性上更高,拿去当硬木家具传统工艺的教科书都够资格,是两个不同的方向!”王世襄不以为意的摇头笑道。
王世襄这句话说到了点子上,老太太、张俊平和王世襄不是同一类人。老太太,张俊平都是手艺人,往大了说是大众口中的艺术家,而史树青、王世襄则是专家,鉴定专家。
其实说白了,就是:老太太、张俊平他们是靠手吃饭的,而史树青、王世襄则是靠嘴吃饭。
两者说不上谁比谁更厉害,不是同一类人,没办法比较。
不过两者之间关系也可以说是相辅相成。
老太太、张俊平他们的作品,要靠史树青、王世襄这类的鉴定专家来提高身价。
有人可能会说,既然要靠鉴定专家们的鉴定来提高身价,那还是鉴定专家更牛逼。
可是,说这句话的人忽略一个事实,那就是如果没有从古流传至今的匠人,那么所谓的鉴定专家有存在的必要吗?
“老王,我看不如还是以你为主共同出书吧,你把这些书稿润色一下,出一本雅俗共赏,专业性、艺术性共存的书,让我徒弟也跟着沾沾光!”老太太放下茶杯,笑眯眯的开口说道。
“这个……”王世襄有些意动。
“老王,我看刘先生的建议可行!咱们搞文物研究工作的,最重要的是就是专业性和严谨性!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