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伴随挖掘机把路推出来,开始进入建校的坡地。根据沐正峰的规划,地势相对高的地,全部都被挖平。挖出来的土,则用于扩充这块坡地的边缘位置。 等挖掘机把学校需要的建设用地全部平整出来,第二天便是装着活动板房的货车,将一块块崭新的胶盒板运抵工地。而帮忙干活的村寨青壮,也都帮着卸货。 离工地近的各村寨百姓,也偶尔过来看看。甚至连放学回家的白婷等人,得知消息也跑过来看热闹。而此时,有些校舍已经搭建起来了。 看到建好的校舍,几个小家伙很羡慕的道:“峰哥,下半年我们就能在这里读书吗?” “你们不行!你们还是继续去队部小学那边读,这里留给更远的山里孩子。人家读书比你们辛苦,而且很多都是低年级的学生,你们也要过来凑热闹吗?” “也是哦!那我妹妹以后可以吧?” “等她到了上学的年纪再说!在这里读书,都要吃住在学校,你觉得比住家里好?” 对这些爱新鲜的孩子而言,要让他们一周都待在学校,肯定会觉得不适应。相比家里的条件,距离学校近的孩子,沐正峰原则上不建议他们来这里读。 还有年长的学生,最好还是去队部那边读。首批入学的山里孩子,也会根据年龄段不同,分成几个班。可大多孩子,估计都要从一年级开始读起。 真要七八岁的孩子,跟十岁以上孩子坐一起读书,估计那些大孩子也会觉得不好意思。问题是,他们接受教育的时间却是一样,想继续读的话,只能加倍努力了。 在建设学校的过程中,各村寨有孩子在外地打工的,也陆续接到家里写来的信或电话。其中有不少读过高中的年青人,看到信之后还是选择了回家。 而这些年青人,回来之后有些会进入学校,临时担任学校的民办教师。还有一些人,或许沐正峰也会安排他们,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带领村寨脱贫致富。 正如沐正峰所说的那样,年青人才是各个村寨未来的希望啊!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