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他们看到商人过得真好,不会羡慕?锄头一扔,都去经商,谁都吃不上饭,等着天下大乱吧。 这也是御史台那边,一听到天子打算提高商人地位的时候,顿时就火了,一个个的在朝堂上跟舰载炮一样,对着武稚就是轰轰轰的原因所在。 武稚是真的头疼啊,这改革都还没实施呢,朝堂上都已经这样了,这要是实施起来,那不得排队来骂啊? 下面一众大臣们群情激奋,丞相蔡亚夫站出来主持了大局,让大家都冷静冷静,随后对着武稚说道: “陛下,此事虽能充实国库,但争议太大,臣等以为,应当再行议论,其中些许意见,应当再行斟酌,不过眼下最主要的,乃是乘胜追击,诛灭西凉王,当为首要之事啊!” “是啊,是啊。” “当以西巡北凉为主。” “眼下时局,该稳定人心才是啊。” 看着下面的大臣们,武稚也是默默叹了一口气,其实她内心也对商人之事颇为迟疑,上泸市虽然看上去商人很多,但他们有可以一辆车,就播种收割大片大片农田的能力,他们有日行千里的工具,生活富足,食物丰富,随处可见。 大周的情况,又如何能够与上泸相比呢? 但吴琼一直以来所做的事情,都并非是胡作非为,而是切实有效,利国利民的,武稚也对吴琼的治国本领,颇为赞赏。 【吴琼既然提出来,想必也并非是一时起意吧,只是这些大臣们着实难以说服,吴琼,朕实在是没办法啊。】 “既如此,就稍后再议吧,诸位爱卿,朕西巡之事,准备的如何,朕何时可以出发?” 武稚说完,兵部的一个人站了出来,拱手说道: “回禀陛下,长安附近五州之兵力,总计五万府兵,已集结完毕,随时都可以出发。” 武稚点了点头,这集结的速度已经是相当之快了。 算上关中府兵,长安留守,以及耿忠带出去的四万余人,能带去西凉的就有十万之众。 户部尚书萧复也是拱手说道: “回禀陛下,钱粮还在加紧筹备,好在之前胡虏来犯,臣等已事先筹备钱粮,只需再多一日,后日便可西巡。” “好。” 武稚高兴的点了点头,总算是有点诚心如意的事情了,只是她想到了书信中提到的国债的事情,遂又开口询问道: “有关国债发行一事,诸位爱卿如何看?” 她问这话才问完,那些大臣们纷纷就大义凝然说道: “陛下有困难,我等自然是义不容辞!” “昨日老臣就变卖了家产,以资军费!” “啥也不说了,老臣这把老骨头,今日就要为陛下而死!” “我昨天把家中婆娘的头钗都给变卖了!” “啊!大人你好生厉害,如此慷慨,必青史留名啊。” “不敢不敢。” 看到大臣们一个个如此主动,武稚也就放心了。 余下时间,都在大臣们忠君报国的情绪中度过。 于是退了早朝之后,武稚就将萧复喊到偏殿,心情不错的问道: “国债一事,昨日就已经施行,如今效果如何?”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