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3章兰芳国有难-《澳洲风云1876》


    第(1/3)页

    “呵呵……与拥有青龙级重巡洋舰的昆士兰相比较,这几个国家确实不够看。”

    何方傲然一笑,脸上的神色显得神采飞扬,充分展示了一位运筹帷幄海军统帅的强大信心和领导魅力,他停顿了一下,继续说道;

    “奥匈帝国是传统的欧洲陆地强权,并没有深厚的海军传统,对耗资巨大的海军建设关注度不高,在军队序列中优先度也不高,相比其他欧洲诸强显得滞后许多。

    为了应对意大利的统一和崛起,奥匈帝国第一艘现代意义上的蒸汽铁甲战舰是1861年建造的龙级装甲护卫舰,该级舰排水量3000吨,原始装备为舷侧10门48磅滑膛炮与18门24磅前装线膛炮,后期换装了10门178毫米主炮,目前依然在军队中服役。

    从龙级开始,奥匈帝国海军也进入了铁甲舰时代。

    为纪念“利萨海战”的胜利,奥匈帝国于1867年开工建造了利萨号铁甲舰。“利萨”级铁甲舰采用了诞生不久的中央炮室设计,将12门229毫米主炮集中布置在了中央的铁甲炮室内,排水量达7000吨,符合当年的一等铁甲舰标准。

    可以说,利萨号是奥匈铁甲战列舰的始祖,其设计规范一直影响到现在奥匈帝国的舰艇制造。

    1882年,“铁戈托夫”号铁甲舰服役。

    该级铁甲舰排水量为7400吨,主武器有6门283毫米炮。该级舰仍是一艘中央炮室型铁甲舰,但却有多项创新之处。

    一是其主炮口径终于达到三级战列舰级别,由于依然是古老的架退火炮,其主炮火力勉强达到世界三流水平。

    二是该级舰是第一款加装了鱼雷兵器的奥匈帝国主力舰,追赶上了世界海军主力舰发展潮流,可以说姗姗来迟。

    三是其为方便主炮射击采用了一些近似于炮廓的设计,这对奥匈主力舰的发展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这也是英法的海军强国已经丢弃的设计图纸,可在奥匈帝国却是最新设计。

    仅从这一点而言,落后世界20年的水平。

    1884年,奥匈帝国在年初和八月分别建造了一艘采用305毫米主炮以及旋转炮台设计的铁甲重巡洋舰。

    年初建造的的“皇太子鲁道夫大公”号排水量6800吨,装备3门305毫米主炮与6门120毫米副炮。

    八月份上船台建造的“太子妃斯蒂芬妮女大公”号排水量5000吨,装备2门305毫米主炮以及6门150毫米副炮。这两艘铁甲舰是最早装备305毫米主炮的奥匈主力舰,也是奥匈装甲重巡洋舰的起始点。

    可是与我们的8800吨“青龙”级新锐重巡洋舰相比较,奥匈帝国的传统铁甲舰也好,新造重型巡洋战舰也好,全都是可以扫进历史垃圾堆的渣滓,远远落后于当今时代新锐战舰潮流,战斗力更是不可同日而语。

    奥匈帝国海军战舰主炮依然采用的是传统的架退式火炮,设计上依然保留前后两座高大的风帆桅杆,最高航速只有可怜的16.5节,这还是风向有利的情况下,利用舰艇动力和风帆桅杆共同努力的结果。

    以奥匈帝国最强大的“皇太子鲁道夫大公”号为例,其战舰装甲带厚度平均只有253毫米,而且,使用的并非是最新型的防弹装甲哈维钢。

    我们的“青龙”级重巡最高航速可以达到22.5节,高干舷适应各大海区恶劣海况,三座双联装280毫米液压复进式主炮火力极其猛烈,主装甲带厚度平均达到400毫米以上,这是英国一等战列舰的水平,防御力比“皇太子鲁道夫大公”号重巡高上二个层次。

    而且青龙级重巡装备了四座双联装150毫米副炮,四座双联装95毫米副炮,四座双联装37毫米法制哈乞凯斯副炮,一旦全部开火,那将是惊天动地的火山喷发,带给敌人毁灭性打击。

    就单舰战斗力而言,一艘8800吨“青龙”级重巡足以抵得上奥匈帝国4艘大排量铁甲舰,并且战而胜之。

    元鼎大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