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章 密会-《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香港世界三大港口之一,做航运生意的人很多。”包玉刚仿佛老人讲故事,慢条斯理的说道:“华光航业的老板赵从衍,在50年代就说过,船是可以走动的资产。把资金放在船上,弹性很大,现在一艘万吨的油轮,日本人开价是70uu万美元,如果航运业持续景气,董浩云买这个海上巨人号,只用了一亿出头,很有赚头。”

    包玉刚,董浩云,赵从衍并称香港三大船王,是媒体热炒比拼的焦点人物,包玉刚却来来去去只夸别人,一个字都不提自己,从容大度,让沈冲很是折服。

    “我虽然不懂船,却也觉得现在航运业正在衰退。”沈冲开始敲边鼓,说道:“别的不说,光是油轮,就前景不妙,伊朗革命之后,中东石油输出量大跌,英国人在北海采油,美国人在墨西哥湾采油,都是短途油路,大型油轮无用武之地啊。”

    “沈先生高明,一眼就看中的关键之所在。”吴光正拿起装着威士忌的玻璃杯,向沈冲致意,说道:“如果航运衰退的话,沈先生觉得我们环球航运集团该怎么去应对?”

    “吴先生何必诳我。”沈冲弯腰拿起玻璃杯,向前探着身体,和他轻轻碰了碰,抿了一口饮料,然后说笑着说道:“包老爷子智珠在握,吴先生胸怀锦绣,哪轮得到我指手画脚。”

    “都说沈先生是香港第一才子,出口成章,名不虚传。”包玉刚大笑,说道:“都说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何况沈先生是大才,我们想听听你的意见。”

    沈冲也不再藏着掖着,放下杯子,说道:“弃舟登岸,绝处逢生。”

    吴光正立刻追问道:“从哪里登岸?”

    “要么九龙仓,要么置地集团。”

    “九龙仓如何?”吴光正盯着沈冲,一字一句的问道:“置地又如何?”

    “九龙仓嘛,就不用我置喙了,包爵士瓮中捉鳖,十拿九稳。”沈冲微笑,说道:“如果是置地集团的话,就不太好做了,谁都知道那是怡和洋行的心头肉,丢了九龙仓,怡和洋行还能维持下去,丢了置地集团,在香港可就无立锥之地了。”

    “沈先生说的轻巧,世上哪有十拿九稳的事情。”吴光正叹气摇头,说道:“怡和洋行以怡和公司为旗舰,以置地集团和九龙仓为两翼,一手握着货柜仓储码头,一手握着中环优质地产,每一个都是心头肉,怡和的大班纽壁坚不仅是汇丰董事局成员,还是香港行政局的非官守议员,想从他手上抢上岸的机会,难度不亚于虎口夺食。”

    “据我所知,包先生旗下的隆丰国际,已经拥有了九龙仓三成左右的股份,比怡和洋行手上多一成。”沈冲捻了捻手指,说道:“怡和洋行想要增持股票到三成的话,至少许要8亿港币,我昨天见到了汇丰的大班沈弼,他说现在最优惠的贷款利率是14厘,8亿港币,每年光利息都要一亿多,怡和洋行现在盈利低迷,他们贷不起,所以两位只要再多买一点股份,就能拿下九龙仓的绝对控股权了。”

    “现在九龙仓的股价高达70多港币,我们也买不起啊。”吴光正苦笑,说道:“怡和洋行家大业大,在全世界都有产业,子公司几十家,就算贷不起款,他们可以割肉卖血,我们一动手,他们马上跟进,股价一涨再涨的话,环球航运还不如别登岸了,于脆把船全凿沉,一了百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