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余韵三-《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很少见到,沈先生在顶楼,而且他上班早,下班迟,记得有次我在那里看一部教学电影,结束的时候都十点多了,沈先生的车子还在楼下。”

    另一个记者也调侃道:“看来财神这个职业,也不是容易当的。”

    “那是啊,年纪轻轻就赚了上亿美元的身家,光凭运气怎么可能”

    张国荣为人本就谦和,此时还没有天皇巨星的光环,加上年轻喜好热闹,和几个记者聊的颇为开怀,聊着聊着,记者们偏离了采访的内容,开始相互交流对颁奖典礼的看法。

    “说起来,你们觉得今晚的颁奖典礼怎么样?”

    “我跑了五六年的金马奖,可以这么说,和今晚的典礼一比,金马奖就是小孩过家家,不是一个档次的。”一个记者用叉子在盘子上点了点,说道:“这边是美味奶油蛋糕,那边是没烤熟的烧饼。”

    “确实,金马奖搞的太严肃了,每次去都好像参加国民党党部大会。”

    “别的不说,光是邓丽君那一首歌,品味和气势就立刻不同了,连管弦乐队都请出来做伴奏,还是董总监亲自指挥,金马奖好像没有主题歌吧?还每次把舞台摆那么多花篮,看着就俗气。”

    “舞台布置纯粹看主办人的品味,沈财神的品味与众不同是香港出了名的。乐队也是小事,有钱总能请的动,像林风眠这样的大宗师,才是真难得请,还有邵逸夫和邹文怀,两人斗了十年,这还是第一次在公众场面同台出现,这两个大亨靠钱是肯定请不动的,他们能来,说明沈财神手段惊人。”

    “没错,今晚颁奖的时候,我看沈财神气势不弱邵老六,香港电影圈里三足鼎立之势已成,以后有好戏看了。”

    “金像奖是沈财神一手创办的,你说以后他会不会公器私用,好像亚太影展是邵氏后花园一样,金像奖也成为东方魅力的公司内部奖?”

    “不太可能,不太可能,亚太影展寒酸的很,经常没钱,全靠邵氏施舍,金像奖可是极尽奢华,花了大钱的,不是一个格局,而且张爱嘉一个奖都没拿到,要是沈财神有心玩幕后操作,不至于不给自己女人一个奖杯,张爱嘉是金马影后,本来就是大热门,拿了奖,也没人说闲话。”

    “说的也是,今晚的奖项,大部分都是在意料之中,除了最佳电影,《空山灵雨》拿奖,有点跌破眼镜,还有就是内地电影很强势,影帝影后都被他们拿了,这点也没想到,要不是许鞍华和胡金铨连扳两局,咱们香港还真输给内地了。”

    “是啊,内地确实有点出乎意料,不过仔细想想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内地一个演员要培养四年才毕业,咱们香港,只要上一年培训丨班就开始演戏了,虽然演戏机会多,但毕竟科班知识不够丰富。”

    “《小花》和《日心似箭》在香港国际电影节上做了展映,我都去看了,陈冲只能说一片天然,本色演出,形象很讨喜,赵尔康的演技确实不俗,香港能演的那么好的,很少不过话说回来,就算演技好,赵尔康那样的外形,在香港也没人会请他演戏。”

    “赵丹说台湾和内地的体制有问题,其实咱们香港何尝不是?只不过他们是被政治束缚,咱们香港是被金钱束缚,都难以施展。”

    “赵丹的言论,你们《明报》打算怎么报道?”

    “陈柏生跟我打过招呼,意思是就事论事,文字温和点,不过这事我不能做主,得看主编的意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