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分账-《一个电影帝国的诞生》


    第(2/3)页

    三个老家伙,最年轻的傅奇也已经50了,都是有家有口的,他们相互对视了一眼,纷纷沉默,过了半响之后,廖一原缓缓点头,说道:“小沈啊,你年纪轻轻,就世事洞明,真是天授奇才,难怪能让司徒部长和陈局长青眼相加。”

    “我看这样吧。”沈冲含笑说道:“在报告正文里,就以卖片花为主要的交易方式,票房分账作为备案,因为这种模式比较复杂,咱们再选择几个有代表性的票房分账案例,作个附件,提供给领导参考,你们觉得如何?”

    “我看这样不错。”傅奇说道:“廖老,你看呢?”

    “这样好,有实际案例做参考,更有说服力。”廖一原拿起茶杯,说道:“小沈啊,我们几个都老了,精力不济,这份报告,你来主笔好了,我们打下手。”

    “那怎么行!”沈冲连忙客套,“我只能做做写字这种体力活,理论知识和实际经验,给三位提鞋也不配啊……”

    沈冲一心想要推销票房分成制度,其实不是为了香港独立电影公司的利益——这些公司中的绝大多数,是死是活,他毫不在意。

    当然更不可能是为了惠及子孙的人脉资源,他才20岁,况且身为穿越党,该结交谁,一清二楚,完全不需要用票房分账这种蝇头小利去拉拢人。

    他的目的,是想打破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的垄断地位。

    两个月前,8月10日,文化部电影局会同财政部文教局,联合拟定了《文化部、财政部关于改革电影发行放映管理体制实行方案》,在方案里,明确的规定了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是领导并管理全国电影发行放映业务的专业公司,凡在全国上映的各类电影,由中影公司统一发行。

    而中影公司的发行方式,就是买断——以每部故事片70万的价格,从各大电影制片厂统一购买。

    这个价格看似不错,但内地电影制片厂受制于体制,效率低下,成本高昂,这个价格,别说盈利,维持生计都难,而另一方面,内地的电影市场却如火如荼,一片热闹。

    古诗有云: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制片厂辛辛苦苦的拍片,做了好大的蛋糕,却只能眼睁睁的看着中影公司大快朵颐,自然怨气冲天,沈冲听魏报国说过,前段时间,北影厂的厂长亲自上书给中央,要求改革。

    这种局势,对沈冲非常有利。

    内地现在已经出现了两个垄断性质的电影公司,一个是中国电影发行放映公司,一个是刚刚成立的中国合作制片公司,然而,还有一个大腕没出场……

    后世中影集团牛气冲天,除了发行放映方面的优势之外,还手握一个超级大杀器——中国大陆唯一拥有影片进口权的公司。

    而在最初,这个权利并不是中影公司的,而是中国输入输出公司的,只不过整个80年代,内地都是国产电影的天下,这家公司名声不显,作用不明,所以后来被并入了中影公司。

    这家公司还没成立,但根据沈冲最近打听到的消息,很有可能在年底之前成立。(注3)

    看名字就知道了,香港电影想要进入内地,必然需要经过这家公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