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 招摇过市-《大宋:八岁皇叔做史官》


    第(2/3)页

    “没问你特么的性格。”

    “末将姓耿名直……”

    好吧,这么一个好名字真特么是白瞎了。

    白瞎了的不止副将的名字,还有张邦昌。

    文韬武略都是人中龙凤的张邦昌,只是因为在人群中多说了一句话,就被呛得喉咙嘶哑,诱发痼疾,实在是让人唏嘘不已。

    待他悠悠醒来时,赫然发现,变天了。

    身边围绕的不再是莺莺和燕燕,也不是某个家仆,而是一群凶神恶煞的糙汉子。那些糙汉子一个个目露凶光,正虎视眈眈的瞪着他。

    “你们想做什么?”张邦昌像是受惊的兔子,裹紧了衣领,免得春光乍,呃,是怕冻着了。

    却说这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需要注意防寒保暖鸭。

    那几个汉子都是正经人,目不斜视:“看着你!免得你跑了!”

    “这是何地?”

    习惯轿来轿去的张邦昌,看着路边飞驰而过的景致,感觉很陌生。

    赵大锤那个狗贼,竟敢把老夫裹挟到外地了吗?

    真真是胆大包天,不知死活啊!

    “行了,您就别发牢骚了。”某个面善些的家伙笑道,“这就是咱们兴仁府的郊外,您可能没见过。”

    确实,张邦昌案牍劳形,日理万机,久不入乡间,竟不知治下的兴仁府有如此美景。

    哎,空付了这良辰美景呀!

    此时,若有二三童子,二三美婢,二三知交同游于桃林之下,想必也是极好的吧?

    只可惜,眼前只有这些面目可憎的家伙,还有那个做工粗糙、品质低劣的囚车……

    不对!

    囚车?

    这特么不是给游街示众的犯人坐的吗?焉能如此羞辱我这两榜进士、二品大员?赵大锤如此倒行逆施,就不怕天下悠悠之众口?

    便是这河东路的百姓,也不会眼睁睁地看着他们的父母官如此受辱,必然会揭竿而起,反对赵大锤的暴政吧?

    老百姓确实没有干看着,刚进了人烟稠密的村镇,吃瓜群众就多了起来。

    有追逐的,有打闹的,还有扶老携幼来看稀罕的。

    二品大员游街,百年不遇的稀罕事儿啊!

    过了这个村,可就只能跑到下个村去看了,赶紧都看一看,瞧一瞧啊!

    老百姓其实不知道张邦昌是谁,更不知道这个白白胖胖的中年人是什么职务。但备不住赵大锤人美心善,到处替他宣扬呀?

    出梁山,过巨野,至定陶,顺着广济河直来到这兴仁府。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