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七章 一波洗白-《三国之神将降临》
第(2/3)页
他在儒道中的名声,虽然不怎么大,但放眼整个大汉疆域,还是有几分薄名。
昔日他曾重新修订儒家经本,认为这些典籍中,有太多腐儒穿凿附会,文字谬误极多。
因此为了不让其再流传下去导致贻误末学后进,便向陛下奏请重修这些典籍。
得陛下应允之后,亲自书丹于碑,命工匠镌刻,立于太学门外,共立碑46块,每天观看及临摹之人络绎不绝。
这些事曾经可是轰动天下,这年轻人不可能不知道。
而来拜访他的人,也皆是为求学问道,敢跟他说出讨教之言的,凌逍还是第一个。
当然,蔡邕并非是那种狂妄自大的人,因此倒也没有什么怒意,反而对凌逍很感兴趣,想知道凌逍到底有何底气能说出这种话。
然而事实证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确很舒服。
凌逍一个人,便是一部贯穿华夏五千年的文明史。
从儒家说到诸子百家,从治国说到治民,从天文说到地理,从中原说到外邦,凌逍的侃侃而谈,侃得蔡邕都差点没挺住。
他从未见过如此博学多识之人,虽然有很多他听都不没听过的东西,但以他的阅历,很容易就能判断出凌逍所言非虚,而是确有其事。
而这等博学之人,几乎可以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了!
纵然是他,单单论博学,远不如矣。
他一开始对凌逍所说的东西其实不以为意,只不过听到那句“民以食为天”,方才起了点兴趣,再听到后来,态度渐渐发生了变化,就差跟凌逍拜把子,成为忘年交了。
这便是大儒的可爱之处,他们或许死板,或许脾气臭,但只要你掌握了真理,你便是他们的至交好友。
而凌逍的这番话,让众人自动将其买官之事脑补成了另一副画面。
为了家乡一城的百姓,凌小友散尽家财,更是忍着屈辱对一个阉人卑躬屈膝,这才得了太守之位。
为了给大汉百姓谋福祉,做了多大的牺牲。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