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秦玉龙叹着气说道:“所谓工匠并不是什么活儿都能做,您别以为只要是个木匠,就能把所有的木工活儿都做了。” “给您打个比方,这里边光木匠这个行当,要是粗分起来,就能分成很多类。” “有大作木匠,专门是盖房子的时候制作房梁檩子,还有那些木质构件的,这些人根本不会做家具。” “至于家具木匠,也被称为小作,箱子柜子、桌椅板凳床,这些东西他们全都能做,但是其它的东西却是一概不行。” “还有专门造船的水木匠,从几千料的大船到采菱姑娘用的小舟,都是由他们作的。” “那些大船上虽然也有家具门窗,桌椅板凳,但却统一由水木匠制作,一般做百姓屋里家具的工匠,连手都插不上!” “除此之外凡是木盆木桶马桶这一类,用木板拼凑物件的木匠,统称叫桶匠,别人要想干他们的活,那纯粹就是抓瞎。” “此外专门做大小马车的车匠,做犁杖锄头的农具木匠、甚至是做秤杆子的木匠……任何一种匠人都掌握着行业内的秘诀,别人都代替不了。” “就拿马车来说,九圈十八幅的马车轮看起来简单,但是人家不教你,你一辈子都看不会。 还有秤杆上那些镶嵌上去的铜星,您知道那要学多久?” “……我明白了!” 听到这里,沈渊已经明白了秦玉龙的意思,他叹了口气说道:“也就是说制作火枪,需要专门打制火枪的铁匠才能行,是不是?” “您说得对,火枪更是如此,”只见秦玉龙点了点头说道:“如果要是做木桶的做漏了,大不了您揍他一顿,可是这火枪要是开枪的时候炸膛……”“明白了。” 沈渊听到这里也叹了口气,知道自己带枪上京师这件事儿是不可能了。 在这之后,沈渊又提起了第二件事,就是在他去往京师这个时间,他需要秦玉龙去找一些民间工匠里的奇人异士,还有各种头脑聪明的学徒,让他们解决几个技术上的壁垒。 沈渊这是提前布局,因为他知道大明朝在商品经济这方面正在飞快发展。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