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九章 赴京-《北宋小文豪》


    第(2/3)页

    苏辂不知道他哥反省得这么快,他借着年纪小,挤到前排帮苏轼他们看榜去。

    他记得苏轼和苏辙都是进士,秋闱完全是小试牛刀,根本难不倒他们!

    苏辂直接在榜单前排找人,一眼便看到苏轼的名字在前头,接着往后又找到苏辙和苏洵。

    这次眉州拢共就五十个名额,他们老苏家占了三个!

    苏轼他们很快也挤了进来,挨在苏辂身边往榜上看去,找到自己名字后又找另外两个名字。

    苏轼现在也才十九岁,哪怕成亲了也还有些少年心性,喜形于色地嚷了出来:“我们都在榜上!”

    其他人纷纷看向苏轼三父子,有认得他们的当即上前道喜。

    父子同科应试不稀奇,父子三人成了同科举人却很难得,这会儿苏家一下子出了三个举人,最小的那个才刚满十六岁,怎么能让人不羡慕?众人自是又羡又妒,热热闹闹地围着他们说起话来。

    苏辂也没闲着,他挤出人群,让小翠给周围小孩送桂花糖,不多不少,一人一颗,算是散散喜气。

    早有人回家报喜去了,等苏辂勾着一群小屁孩走到家门口时,程氏她们已经迎了出来。

    苏辂抬眼看去,只觉程氏眉间郁色全消,满满的都是高兴。

    为丈夫,也为儿子。

    程氏不算是多刚强的人,却抚育出了三个出色的孩子,也影响了原本无心向学的丈夫。所以说娶妻娶贤,娶到一个能持家的好妻子,整个家都会不一样。

    程氏吩咐底下的人给来道喜的人散喜钱,一家人欢欢喜喜地进了屋。

    他们家刚办了桩亲事,如今又迎来父子三人同科中举的喜讯,可谓是四喜临门,府中上下都洋溢着欢快的气氛。

    合家欢庆之后,苏洵便与程氏商量赴京之事。

    从眉山去开封路上想要不那么赶,至少得走两三个月。如今已经快九月了,明年春闱约莫定在二月中旬,满打满算只剩五个月出头,赴考之事宜早不宜迟,他们年前就该出发了。

    程氏说道:“无妨,家中有我。”

    只是委屈了两个儿媳,都是新婚不久便得面临聚少离多的日子。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