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01、702节 定都长安,虎踞关中-《葬元》


    第(2/3)页

    巴鲁台知道谷麻思力心中有怨气,平日里没少说怪话,却一直不认为他会投降李洛。毕竟,他是蒙古国族,说到底也比汉将可靠嘛。

    当年阿里不哥的麾下部将很多,如今不也好好的为大汗效力?并没有谁反叛呐。大家都是金贵的蒙古人,再怎么不满,对待李洛应该一致才对。

    可谁成想,汉将还没有投降呢,作为国族的古麻思力反倒投降了!

    “快走吧右丞官人!叛军进城了!”王燮喊了一句,就匆匆忙忙的冲出衙门,高声喊道:“亲卫亲卫,老子的马呢!”

    克尔钦军和哲里木军的汉将们,本来还想好好守城,可如今城门倒让蒙古国族自己打开了,他们还怎么守?

    守不住了。

    不跑还等什么?

    打巷战么?笑话,来的可是李洛!

    那是敢硬生生起兵反抗大元,和大汗打擂台,一直从江南打到关中的狠人呐!

    “该死!该死!”元廷官员们纷纷怒骂,一边急匆匆的冲向衙门的马厩,狼狈不堪的跨上马,慌不择路的往北城逃跑。

    长安城很大,叛军虽然进了城,可一时半会也没这么快到。他们及时逃走,还来得及。

    至于城中家眷,他们也顾不上了。

    年过五十的右丞巴鲁台,拿出当年随忽必烈攻灭大理的气势,拼命的打马狂飙。他不能落在叛军手里!

    街上的百姓看见一群元廷官员纵马狂奔,纷纷避让。

    元廷文武官员争先恐后逃出北城,而唐军也从南北蜂拥而入。几万汉军群龙无首,如何抵挡?只能器械投降。

    “奴才古麻思力,拜见大汗!”开城投降的古麻思力,主动扔下兵器,恭恭敬敬的来到李洛马前,匍匐在尘埃中。

    李洛的侍卫们纷纷侧目,搞不懂古麻思力一个蒙古将领,为何会主动开城投降。

    李洛看着古麻思力,用蒙古语说道:“就算你不开成投降,朕也能很快打下长安。但你开了城,也算一件功劳。朕问你,为何要开城呢?”

    长安城有特察局的特务活动,可还没到能说服蒙古将领投降的地步。根据特务送出的情报,本来策反的是汉军千户刘达,可刘达还没打来及开城,反而是古麻思力这个蒙古人开城了。

    所以,现在刘达很是郁闷,原本他献出城门,肯定是有功的。可半路杀出一个古麻思力,硬生生把他的功劳抢走了。

    古麻思力回答:“奴才恨大元,奴才的父兄,都是死在大元手里。奴才虽然是蒙古人,却巴不得大元亡了。”

    李洛明白了,“你父兄是阿里不哥的人?”

    古麻思力点头,“正是。忽必烈是篡位,他根本没有资格当大汗。他还灭了几个汗国,更是坏了规矩。”

    李洛问:“你是何官职?”

    古麻思力露出尴尬的神色,“奴才只是哲里木军的千户。”

    一个蒙古将领,却做着汉军的千户,少见。

    李洛顿时心中雪亮。这个古麻思力,父兄都死在忽必烈手里,可那属于蒙古人内部的斗争,谷麻思力决不会仅凭这个,就背叛大蒙古国。

    应该是他得不到重要,心怀不满。加上父兄之时的仇恨,这才主动投降。

    “起来吧。”李洛对这这种主动开城投降,背叛自己部族的人,没有什么好感。但这种人也要用,所谓“千金买马骨”,以招降更多的蒙古人。

    说起来,主动投降的蒙古将领,古麻思力还是第一个。就是哲札,也是李洛通过交情,写信劝降的。

    “古麻思力,你暂时统带你的旧部,守卫城门。”李洛淡淡说道,“朕会记得对你的赏赐,去吧。”

    “喳!谢大汗!奴才会像忠实的猎犬那样,帮大汗守着城门!”古麻思力抚胸行礼谢恩。他不知道哲札等人尊了李洛天可汗的称号,但他知道应该按照蒙古人的规矩,称呼李洛为大汗。

    唐军大军一入城,就得知行省官员都从北门逃走了。朱颔立刻命令骑兵追击。

    城中秩序得到维护后,一大群人簇拥着李洛,光明正大的进入长安城。

    华夏3984年,洪武二年九月二十七,亲征关中的唐主李洛,终于恢复长安。

    自北宋灭亡以来,沦入异族手中一百六十年的长安城,再次回到汉人手中。

    潜伏在长安城数年的特务,早就暗中做了很多宣传。唐军一入城,很多百姓就在特务的影响下清扫道路,夹道欢迎,甚至燃放爆竹。

    李洛在城中百姓的盛大欢迎中,来到城中的平章衙门。

    平章衙门立刻成为临时行宫,被侍卫戒备起来。

    很快,一道圣旨就传了出来,晓谕城中百姓:废除奉元之名,恢复长安之名,立长安为大唐国都!

    圣旨一出,长安百姓顿时一片沸腾。

    大唐…定都长安了!

    长安城,又成为京师了!

    虽然长安人被异族统治一百多年,可他们却都知道长安的过往,那是的当年做过京师的。可以说,没有任何一个地方的百姓,比长安人更怀念李唐。

    妇孺皆知!

    哪怕到了后世,西安人仍旧对大唐念念不忘。

    “陛下,长安城如今有户籍人口十八万五千,僧侣一千三百人,元廷官员家属家奴两千四百……”

    早有特察局的特务献上长安城的统计册簿。

    “…官库存粮八十四万石,存银三十七万余两,交钞一百二十一万贯。这些是准备押往大都的秋税……”

    长安在唐时就有百万人口,现在却不到二十万。不过,百足之虫死而不僵,这个人口体量,仍然是算是大城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