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章 老乐师-《大宋清欢》


    第(1/3)页

    行家一出手,就知有没有。

    徐好好到底是专业乐师,她请姚欢再将那简化版的《临安遗恨》一段段弹了,只偶尔请姚欢停住,瞥一眼姚欢用的是哪根弦,或者询问一句用何指法,大部分时间,徐好好则仅凭耳朵听,就能飞快地落笔,以“上、尺、工、凡”等字,写下每个音对应的琴弦位置,以及指法力度等。

    姚欢心道,这便是北宋时已经常用的工尺谱了。

    人类文明在很早的时候,就出现了音乐,但如何将转瞬即逝的美妙乐音记录下来,也就是所谓的记谱方法,却曾困扰人类许久。

    不算以阿拉伯数字为元素的简谱,各国音乐家公认的优秀而科学的记谱方式,其实只有两种。

    一种是意大利文艺复兴以后才得以完善的五线谱,一种则是中国人在古代就已经使用的工尺谱及减字谱等。

    与五线谱用线和符号的方式不同,中国的记谱方法用的是“字”,包括部首偏旁等。

    汉字的独特复杂而科学的结构,使得用“字”记录的曲谱,可以针对不同的乐器,表达弦的位置、音的高低、指法的特点、演奏的方式。

    姚欢亲眼看到一位宋代的女乐师是如何记谱后,心中再次感慨,难怪中国人普遍比较聪明。

    算盘,算筹,工尺谱,筷子……在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中国人都在使用这么开发大脑的工具与方法,怎么会脑残呢。

    如此,两厢配合,刚刚交了申时,徐好好便记好了谱。

    她起身,向姚欢深深作揖:“师傅有言,我们乐人,得赐一良谱,不啻于祖师爷赏饭吃。”

    因又取出方才进屋去准备好的绢包:“这是两百文,请娘子笑纳。”

    姚欢一愣,还有钱拿?

    古人真是礼数周到。

    可是,怎好拿她的钱,她过得那么艰辛。何况这谱子也不是我原创……

    李师师却和声细气道:“姚娘子收下吧,这确是行里的规矩,习艺之人,规矩大过天,更不可失了该有的体面。”

    姚欢只得一面道谢,一面接了钱。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