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狼烟骤起-《宋胆》
第(2/3)页
他是个认死理儿的憨直汉子,知道有了炮,装在海船上,那大宋就再也不怕元军的战舰了。
于是跟赵维立了军令状,就算把他们这帮铁匠全搭进去,也得把炮给宁王造出去。
于是,徐良在砂模上下工夫,以求将膛壁铸的更厚。然而收效甚微。
只能说,皇天不负有心人,一次偶然的机会,徐良在码头看见奇布查人的独木舟,就是那种整根大木从中间掏空做出来的小舟。
小是小,但十分结实,极难损坏。
呆看了半天的徐良猛一拍大腿,有如醍醐灌顶。
癫狂大叫:“沙模不行,得掏炮膛!”
说完,拔腿就往铁匠坊跑,一种最接近真相的铸炮之法终于在徐良脑中浮现。
其实,徐良之前是被传统工艺给给困住了。本能地认为,做这么大的铜器肯定是砂范铸造,从来没往别处想。
受到独木舟的启发,这才顿悟,他可以把炮先铸成实心的。
这样一来,就不用担心炮膛变形,可以随意锻造。
等达到强度要求之后,再用钻子一点点的把炮膛掏出来。
这样的好处就是,炮身一体没有一点瑕疵,而且经过锻造,强度远胜以往。
但问题来了,怎么能让掏出来的炮膛光滑笔直,既不会卡弹,又保证炮弹出膛的方向呢?
于是,徐良又陷入另一个难题。
这几个月可以说没日没夜,试过无数种方法,更不知道钻坏了多少炮管。
幸好有之前独木舟的经验,这回徐良不在炮上找问题,而是把工夫下在了掏炮膛的钻子上。
终于研究出一种水车驱动的特制钻台,可以把炮身垂直固定在台子上,利用重力校准钻头精度的开膛之法。
当赵维看到徐良造的那钻台之后,差点惊掉下巴。
因为,那已经可以算得上是后世机床的原始雏形了。
总之,在这样的艰难之下,徐良不负重托,大宋火炮终于问世。
之前已经制成一门实验炮,打个半月,百发炮弹磨砺依旧坚固如初。而现在摆在众人面前的,则是可以上舰的正式版本。
虽然有点寒酸,只有一米长,口径也小的可怜,挺多算得上是“小钢炮儿”。但却是大宋匠人的极限,更是几十条人命换回来的成果。
“真是太不容易了!”赵维感叹着,
徐良也是激动不以,“有了这种炮,咱们打回中原的日子,起码我徐良等得到!”
“嗯!”赵维点头。
赵宋最幸运的,或者说华夏五千年往复,最幸运的就是拥有那么一群最可爱的百姓。无论何时,皆以家国为大。
让徐良带人去休息,等放晴之时,他亲自来试炮。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