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问答与表字-《儒神在上》


    第(2/3)页

    所以。

    当杨广孝看到苏毅这种瘦金体之后,顿时十分震惊,越看越是喜欢。

    “这是什么字体?为何从未见过?”。杨广孝疑惑不解的问道。

    许多书法大家的字帖,杨广孝基本上都见到过。

    但是这种瘦金体,他是见所未见,闻所未闻。

    苏毅暗道,“这瘦金体你见过才算邪门呢!”

    当然。

    心里想的这些话,苏毅自然不会说出来,他说道,“回禀大人,这种字体叫做瘦金体,乃是一天晚上,学生入梦,在梦中见到了一位神秘大儒,那位神秘大儒传授给学生的一种字体”。

    苏毅之所以没有说这瘦金体是他发明的,那是因为说了也没有人相信啊,任何一种字体,都需要经过几十年的打磨,才能够趋于完美,关键苏毅才多大啊,如果苏毅说这瘦金体是自己研究出来的,保证没有人相信,而且还会落得一个沽名钓誉的名声。

    读书人最看重的就是名声,一旦名声有侮,以后别想在世林混下去了。

    所以。

    一些话能说,一些话不能说。

    至于梦中得了传承这种事情,其实并不少见。

    比如一千年前,孔子“托梦”传道统于刘勰。

    刘勰乃是大武王朝很有名气的一位大儒。

    著有《文心雕龙》。

    他在《文心雕龙:序志》说,在三十多岁时,“梦执丹漆之礼器,随仲尼而南行,旦而寤,乃怡然而喜。”

    他梦见自己手捧红色的祭器,跟随孔子向南走。

    梦醒后,感到非常高兴。

    而诸如此类的故事,还有不少,所以苏毅在梦中跟着大儒学会了瘦金体这种字体,听着虽然稀奇,但并不是不能接受。

    杨广孝听了之后,说道,“看来你也是有气运之人,竟然能得大儒入梦传授”。

    顿了顿,杨广孝问道,“你今年多大了?”。

    苏毅道,“学生今年十五!”。

    “都读了什么书?”。杨广孝问道。

    一般启蒙读的都是三字经,百家姓,弟子规等内容。

    这是《论语》之中提及的小学之道。

    年龄大一些,大概到了八岁左右,开始读四书五经。

    科举考试的试题,也主要是从四书五经之中出题,所以这是必修学科。

    到了十二岁,还要学习六艺。

    科举考试之中,还有一部分题目从六艺之中演变而来。

    当然,如果条件好的话,家中有藏书,可以读更多的书籍。

    多增加知识面,当然是好的。

    杨广孝询问的显然不可能是基础的启蒙书籍,而是小学之后都读了什么书。

    苏毅道,“四书五经!除此之外,还读了《古文观止》、《古文释义》、《文章轨范》、《古文笔法百篇》、《古诗合解》、《赋学正鹄》、《骈体文钞》、《六朝文絜》、《昭明文选》,《通鉴辑览》、《纲鉴易知录》、《史论》等书籍!”。

    闻言,杨广孝微微诧异。

    大概没有想到苏毅这名寒门子弟竟然还能读这么多的书,其实除了四书五经等必修课程之外,多数书籍,苏毅都是从圣王坠之中找出来阅读的。

    不过杨广孝显然认为许多书籍,是苏毅从周老夫子那里借来的,倒是一个勤奋读书的学子。

    杨广孝打算考一考苏毅,看看苏毅的水平,到底如何。

    他看向苏毅说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玉石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变成好的器物;人不经过学习,不会明白儒家至道。

    这句话出自五经之中的《礼记》。

    苏毅精神微微一振,显然,杨广孝是要考自己啊。

    苏毅略一沉吟,随即说道,“是故古之王者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兑命》曰:“念终始典于学。”其此之谓乎!

    “善!”听到苏毅的回答,杨广孝拍了拍手。

    随即他继续说道,“君子慎独何解矣?”。

    苏毅说道,“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语出《礼记·中庸》)

    杨广孝的眼睛越发明亮起来。

    这时候苏毅继续说道,“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子而后厌然,掩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于中,形于外,故君子必慎其独也。“(《礼记·大学》)。

    前者的意思是:“上天赋予的最根本的支配万物运行的原理叫做规律,遵从规律而行叫做正确的原则,修习正确的原则便是教育。凡是正确的原则,都是片刻不可以背离的;如果可有丝毫背离而无咎,那就不是真正正确的原则。所以明道之人于不闻、不睹之地,仍时刻保持戒慎恐惧的状态,不让最隐微处的违背正确原则的行为显现坐实,所以修行到究竟处的君子就会非常慎重他自己的每一个心念言动。”

    后者的意思是:”心诚,就是不自欺。比如厌恶丑恶的,喜欢美好的,这叫自谦不叫自诚。所以君子要注重自我。小人在家闲居时什么坏事都可以做出来。当他们看到君子后,才会遮掩躲闪,藏匿他们的不良行为,表面上装作善良恭顺。别人看到你,就像能见到你的五脏六腑那样透彻,装摸作样会有什么好处呢?这就是所说的心里是什么样的,会显露在外表上。所以,是有德之人哪怕是在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也一定要谨慎。

    “大善!”

    杨广孝重重的拍了拍手,他原本以为苏毅用《礼记·中庸》篇来解释君子慎独就已经极为难得了,毕竟这个命题,比较偏僻。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