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而年轻人们,自然也就更喜欢前往关中。 尤其是关中书院的培养方式,深得人心。 因此人才的流失也已经是荆州和江左共同面对的问题,然而明知道有问题,大家却也无从解决。 一旦也有样学样开设书院,那岂不是就在挖世家的根基? 世家还不得造反? 在年轻人的竞争力上,终归是完全处于劣势,所以这让桓温更是难免有一种紧迫感。 杜英可以等十年、二十年,等现在朝气蓬勃的年轻人们成长、成熟,从而更坚定的推动关中新政,可是桓温呢? 他等不起那么久。 到时候不是不惑就是花甲了,凭借什么再和这些年轻人一较高下? 这也是此次桓温明知道北上有可能会落入如今腹背受敌的尴尬局面,明知道建康府中的皇室和世家肯定也在磨刀霍霍,他也必须要来。 他的地盘,现在受制于荆州世家。 他的兵马,一样在历次战斗之中损耗颇多却得不到足够的补充。 而他的名望,也因为迟迟没有战功,且面对朝廷又气焰嚣张而受到损害。 世人知有提兵上建康的桓温,而逐渐淡忘了奇兵入蜀、挥师入秦的桓温。 这个时代在快速发展,涌动的思潮破开了乱世所带来的层层迷雾、劈波斩浪,因此在这般多变的局势之下,在这般风起云涌之中,人们的记忆总是显得短暂。 但是在这风潮之中,杜英就是那熠熠闪光的星辰,任何人举头都可见。 余,也要成为这般星辰,至少给天下的人,多一个选择。 就当桓温心中感慨并且给自己下定决心的时候,罗友也已经走到他身前: “启禀大司马,关中的使者已经在辕门外等候了。” “谁?”桓温下意识的问道。 “明公应当在关中的时候见过,阮家阮宁。”罗友回答。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