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六章 前来投奔-《赵四娘家》


    第(3/3)页

    细软倒还罢了,房契和田契上是有署名的,一般情况下,就是不见了也可以去官府补办。可那是一般情况,对于范氏来说,官府就相当于是她家开的,她拿走了房契和田契,可以很轻松地把名字改成她自己的,就彻底没老赵家什么事儿了。

    这样一来,赵老家积攒多年的家底一下子就一干二净了,甚至连他们现在住着的房子也不是他们的了。

    要是别人拿着他家的房契,他们还敢赖着不搬,可拿着房契的是范氏,借他们胆子也不敢赖着不走。当天他们就麻利地跑路了,栖栖遑遑地奔忙了半天后,最终去了高店村投奔赵永孝。

    或许会有人奇怪了,赵永孝不是在长乐镇上有房有铺吗?就算铺子被挤兑得关张了,可房子应该还在呀,怎么不住在镇上,又搬回高店村了呢?

    这里面的故事就比较曲折了。

    赵三娘离得远,凡是只能靠托人打听得知,有些内情自然无法悉知。

    就比如说,她一直以为赵永孝和李家二房的铺子是被肖家挤兑关门了的,其实事实并非如此。

    事实是,肖永业向赵永孝提出,让他关掉自己的豆腐坊,并说服李家二房也关掉他家的饭馆,然后过来帮肖家经营豆腐坊和卤味店。当然不会让他白关白帮忙,作为报酬,肖家会分两成干股给他。

    这里面所说的两成干股,可不是指肖家一家两家铺子的两成,而是他家所有铺子加起来总和的两成。当时肖家靠上了皮家,以后自然是想开多少家铺子就能开多少家,前景一片灿烂。

    恰好当时,赵永孝正因大笔债务而劳心伤神。那些债务他根本偿还不起,就算他把自家和李家二房的铺面都抵押了出去也只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为了躲避债务,他甚至不惜祭出了装病哭穷的招儿。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