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一章 卅年重逢-《赵四娘家》
第(1/3)页
杨家人也和赵永忠一样,同感世上的因缘太过奇妙。
前一刻,他们还蜷缩在茶水摊里那并不是很宽敞的走廊上,因为忧虑生计而久久不能入睡。下一刻,就见给予了他们诸多帮助的杨氏跑来抱着杨老太爷痛哭流涕。在他们还没搞清楚状况前,就被热情的姜家人簇拥进了敞明的厅堂里,杨老太爷更是被请到了上座。
身处一片灯火通明中,听着口齿伶俐的姜月娥代哽咽难言的杨氏诉说往事,杨家人觉得一切都恍如隔世。
良久,终于明白过来的杨老爷子忍不住嚎啕大哭,连带着稍稍平复的杨氏也再一次心情激荡起来。一时间,这对时隔三十年才得以重逢的父女喜极而泣,抱头痛哭。
经过两家人的再三劝解,又过了好一会儿,父女二人才渐渐止住了泪水。
“爹,我哥和我弟,他们……”杨氏犹豫了半晌,还是忍不住问了出来。
当年杨氏的家乡遭受了百年一遇的洪灾,无数人流离失所,杨氏一家五口也被迫离乡逃荒。
没走多久,杨氏的娘亲就因产后失调而离世,留下了杨氏尚在襁褓中的弟弟。
当时杨家除了杨氏五大三粗的父兄外,就只有杨氏这个小丫头。无奈之下,就只得由尚未及笄的她担负起照料弟弟的职责。
一路上,杨氏为了养活弟弟,豁出脸面去向哺育着孩子的妇人讨要奶水。实在要不到,就把收集来的山栗子嚼碎了喂给弟弟吃。哪怕是有段时间,杨家陷入了山穷水尽的境地,都不得不啃树皮了,杨氏也不肯吃掉弟弟的口粮,坚持要将生的机会留给弟弟。
而后,杨家人好不容易脱离绝境,逃到了相对富庶一些的静海县。谁知没过多久,杨氏的弟弟又得了重病。眼看弟弟因为得不到治疗,气息一天比一天微弱。嘴唇都泛起了白皮,爱弟心切的杨氏主动向父亲提出卖身换钱给弟弟治病,才有了三十年前的那一出。
即使多少年过去了,杨氏还始终惦记着当年她拼死抚养的那个孩子。此时。她看到了哥哥的家人,却不见哥哥的踪影,她知道哥哥多半不在了。那弟弟呢?弟弟的家人呢?怎么一个都不见?难道弟弟没能活到成年?甚至说,她当年的卖身钱没能换回弟弟的命,弟弟当时就……
见公爹霎时间铁青了一张脸。久久不答杨氏的话,杨氏的大嫂廖氏哽咽着代为回答道:“孩子他爹已经过世好几年了,小叔他、他……”
杨老太爷打断大儿媳,悲道:“死了,早死了!荣娘,你就当从没有过他们一家人吧!”
一旁的杨久平见状,张了张口,刚想要说些啥,却被杨老太爷严厉的目光所阻止,只得低下头去一言不发。
姜氏见杨氏乍闻两个至亲的死讯。顿时脸色煞白,忙转移她娘的视线道:“娘,外公年纪那么大了,又在外面受了那么多苦,可得好好调理调理。”话到这儿,姜氏又转头看了看裹在棉被里的何氏,提醒她娘道:“表嫂才生完孩子,还在月子里呢,得赶紧寻个暖和的屋子让她养着。你看,这会儿都这么晚了。还是赶紧让外公他们歇息吧!”
杨氏一听,觉得大闺女说的很有道理。
刚算了算,她爹今年应该是六十五岁,可这会儿看上去七十都不止了。苍老得连她这个亲生女儿都没能认出来。她爹苦了一辈子,到头来竟还要经受白发人送黑发人的悲痛。唉,如今哥哥和弟弟都不在了,就让她这个做闺女的来尽尽孝心,让她爹享享清福才是。
再一看何氏,虽然杨氏没怎么和这个侄儿媳妇相处过。也就谈不上有啥感情。但杨氏虽然出嫁已久,却依然极为重视娘家香火的传承,而何氏昨儿刚生下杨家这一辈唯一的男丁,杨氏绝不会怠慢了她。
于是杨氏用衣袖抹了抹眼泪,强打起精神来吩咐道:“月娥,这几日你就和爹娘一起睡,把西厢让出来给你外公他们住。等过几日你姐夫一家去了县城,东厢空出来了,你再搬回去。”
姜月娥闻言不禁迟疑了一下,不过很快就笑着点头道:“好嘞,我这就回西厢收拾,再往炕上添几条棉被。”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