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八章 收购山货-《赵四娘家》
第(2/3)页
若问此时,李翠莲最佩服的人是谁?非乔氏莫属。
即使老赵家之前不曾知会乔氏,告诉她自家有意让赵大郎去娶王家闺女。可听了方才那段话,再看赵乔氏和白氏的表现,稍有脑子的人都会猜到赵王两家有意结亲了。
事关长子的终身大事,乔氏这当娘不应该站出来问清楚吗?她倒好,趁着大家说话的工夫,拼命吃值钱的肉菜,就是这么会抓住机会,妥妥的吃货一枚。
都这时候了,乔氏还在忙着往衣兜里塞进一把又一把干果。李翠莲见状,嘴角不自觉地抽了抽,无力吐槽的她就这么一言不发,眼睁睁看着乔氏乐呵呵地离开灶间。
不提让人心塞的乔氏,还说白氏好了。也不知她后来是怎么同赵乔氏说的,反正接下来一整天赵乔氏都笑吟吟的,甚至连带着赵老爷子的笑容里都多了几分真心。
托白氏的福,赵老爷子夫妇将慈父慈母形象保持到了最后,喜宴得以顺利进行。
只是直到喜宴结束,除了在家安胎的姚氏外,说好给姚氏准备完晚饭就过来的杨氏竟没有出现。
姜氏不禁有些担心,生怕她们婆媳俩在家遭遇了啥变故。
于是,原打算留下来帮忙收拾的姜氏同李家人打了个招呼,就急急忙忙往姜家滩赶。
回去之后,姜氏才知道先前杨氏是跑去给人接生了,一颗心总算放回了肚子里。
“外婆,没听说咱村子里有人要生孩子呀?你是被请去外村接生了吗?”赵三娘好奇地问道。
杨氏答叹道:“啥外村呀,如今那产妇就躺在咱家茶水摊里头呢!唉。那户家人是从边城逃荒过来的,说是路过茶水摊想在里面喝口热茶来着的,谁想那媳妇儿就发动了。乡亲们看她瘦得不像话,怕她那身子骨生孩子会有危险。就把我叫去看看。还好,还好,母子平安。”
此时若是仔细观察,就能发现杨氏在说这话时眼里闪着一丝泪光。
了解娘亲性情的姜氏猜测,她娘大概是触景伤情了。于是。姜氏笑着建议道:“娘,如今虽说入夏了,可外面晚上还是挺冷的,要是冻着产妇和孩子就不好了,咱给那户人家送床被子吧!”
“还等你说,我早就从家里抱了两床被子过去了——一床垫,一床盖,放心吧,冻不着!”说到这儿,杨氏顿了顿。道:“你刚才给我带的菜里不是有鸡汤吗?那个好,我给他们送去。对了,这几日就让他们待在茶水摊里吧,明儿知会乡亲们一声,可不许赶他们走!”
说罢,杨氏就端着装有鸡汤的瓦罐,风风火火地走了。
姜氏姐妹对视一眼,无奈地笑了。
“娘,咱也跑去看看呗!一家子是从边城来的,还有个要生孩子的媳妇儿……依我看。八成就是前几日咱们在路上碰到的那家子呢!”赵三娘扯着姜氏的袖子央告道。
“那儿刚生完孩子,你一个闺女过去干啥?今儿也累了一天了,赶紧领着四娘洗洗睡吧!”姜氏劝退了跃跃欲试的赵三娘,自个儿却被二闺女的话勾起了好奇心。想去看看会不会真有这么巧的事儿。于是,她打着陪杨氏的幌子,一转身也过去了。
赵四娘这几日在外四处奔波,就算她有再大的好奇心也早被疲劳给磨没了。这一次,她乖乖听从了姜氏的劝告,径自回房睡了。
第二天吃早饭时。赵四娘得知还真就那么巧,现今寄居在茶水摊里的真就是那户人家。不过她听过也就算了,一吃完饭,就立刻开始继续自家的搬家大业。
几个月间,赵四娘已经往返了县城、府城好多回,她知道城里的物价确实是比姜家滩一带要高,但也高不到哪儿去,因此,大可不必把锅碗瓢盆之类的玩意儿也收拾了带走。
可赵四娘劝了姜氏好几回,姜氏嘴上答应得好好的,手上却不停,恨不得把灶下的烧火棍也一起拎走。再劝,却收到了旁边赵三娘的一记白眼,于是,赵四娘就闭嘴了,随她们娘儿俩折腾。
赵四娘寻思着,居家度日的家伙事儿都是小事,主要还是家里的产业。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