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五章 珍贵聘礼-《赵四娘家》


    第(2/3)页

    尽管赵四娘心中腹诽不断,可识趣的她最终没有开口揭穿。

    第二天,成亲的日子就订了下来,安排在了这个月的十二。

    同一天,赵永孝在和李家人商量后,婉拒了赵四娘的建议,决定婚后依然留在这儿。

    其实,赵四娘提出那样的建议固然是出于好心,只是身为穿越者的她并没有充分意识到当地人对家乡的浓厚感情,尤其是老年人更加执着于叶落归根,若非万不得已,绝不会选择背井离乡。

    李家就有这样一位老人,尽管她的身体状况还算不错,却担忧着会客死他乡,万万不肯离家远行。

    李家老太太不肯走,李家其他人当然也不能走。于是,考虑到媳妇儿感受的赵永孝当机立断决定留下。

    得知了赵永孝的决定后,赵四娘当时并没有说什么。

    不过,两天后,连日奔波的赵四娘将正在镇上忙于筹备婚礼的赵永孝再一次请回了赵家铺。

    人一来,赵四娘也不绕圈子,直截了当道:“新的铺面已经找到了,都在北街上。一间就是原来的许记,里面好些做豆腐的家伙事儿许家人都不曾搬走,正好拿来接着开豆腐坊;还有一间原先是饭馆,拾掇拾掇也接着做吃食生意好了。”边说边将两张房契塞给赵永孝。

    要在长乐镇上找到如原先那么好的铺面当然是不可能的了,但最近要转手的铺面也有好几家,赵四娘选来选去却挑中了“对头”梁记右手边的两间铺面。

    其中一间是赵成蓝原婆家经营的许记。自打赵成蓝的丑事曝光后,许家人就搬离了长乐镇,铺子就一直空在那儿。直到最近,或许是许家下定决心不再回来了,就托人将铺子出售出去,正好巧了赵四娘。

    而另一间则是家经营不善的小饭馆,连同饭馆里的大堆桌椅板凳和锅碗瓢盆,买下来时都只花了三十两银子。能以如此低价拿下一间地点还算不错的铺面,倒不是赵四娘又行大运了。实在是铺子太旧太小。

    却说赵永孝出生后不久老赵家就开始走下坡路,因而他比起赵永忠还不如,连一天书不曾没读过。不过,勤奋的他还是软磨硬泡地从他三哥那里学会了好些字。其中最熟的当属自个儿的名字。因而,两张房契上具体写着啥他不怎么看得懂,可他却惊讶地在其中一张上面找到了自个儿的名字。

    “这、这是……”赵永孝睁大眼睛,不敢置信地问道。

    “不错,两家铺面里的许记确实是记在了四叔你的名下。另一家则是记在了四婶弟弟的名下。”见赵永孝忙不迭地要推拒,赵四娘忙道:“四叔,你别忙着推辞,先听我说。我知道这两天四叔你正忙着在镇上找房子,可用租来的房子做新房未免委屈了四婶了。倒是许记,前些年咱也去过一两趟,后面的小院儿既干净又周正,稍稍收拾一下,就是个现成的新房,正好能赶上大喜的日子。

    “另外一间铺子呢。其实就是从前的李记饭馆,赶明儿咱定做个“李记”的招牌挂上去,交到李家人手里,再没比这更好聘礼了。”

    “这两间铺子好是好,可、可也不该写我和青林的名字呀!”厚道老实的赵永孝颤着声音道。

    赵四娘笑道:“四叔放心,两间铺子一共作价一百五十两,当然不能白送给你!虽然这两个月来为了不让老宅的人察觉出来,只给了四叔你一贯多点儿的月钱,可你是知道的,豆腐坊所赚的远不止这个数。我相信。一两年内你就能把房钱给赚回来,到时再还给咱家也就是了。”

    “不成、不成,做豆腐的本事都是你们教的,我都还没报答呢。哪能再拿你们家的铺子呀!”赵永孝连连摇头拒绝道。

    “永孝,你这说的是啥话,一家人还分啥‘你们家’、‘我们家’的?你这么说,也太见外了!四娘给你就拿着!”赵永忠帮口道。

    姜氏也道:“是呀,他四叔,你留在这儿好好整治份家业。你哥才能走得安心啊!”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