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9章 关于IPO的争吵-《重生科技狂人》
第(2/3)页
这帮精英们对于未来的把握可谓非常地准确,《格拉斯-斯蒂格尔法案》的规定确实在被逐步取消和替代,
比如允许联邦储备系统调节存储账号的利息,被1980年储蓄机构解除管制和货币控制法取消了。
原本时空里,禁止银行控股公司拥有其它金融公司的规定,也被1999年生效的金融服务法现代化法案取消了。
可以说,这种改变几乎是必然的,因为美国如此隔离了,而欧洲国家却没有效仿,自然而然地会在竞争当中占据一定的优势。
但随着像百货公司一样,不管什么金融业务都涉足的银行控股公司的大行其道,潜在的风险也在增加,好在可以通过全球化进行转移,死道友不死贫道嘛,从二十一世纪第一个十年后期开始的世界资本市场动荡,未必与此无关。
在这些具有远见卓识的金融精英们的带领下,摩根士丹利的发展速度可想而知。
被这样的大佬认可,具有操作上市的价值,苹果应该高兴才是,怎么能为一点小问题就随随便便地拍桌子呢。
要知道,这帮玩金融的家伙已经开始不讲所谓的风度了,以前帮委托人实施收购的时候,还会尽量吸引或者说服被收购方同意,绝不会公开地强行兼并,堪称文明规范了,可在进入1970年代之后,直接就是霸王硬上弓地恶意收购了。
比如1974年7月,在投资银行界信誉最好的摩根士丹利,首先发难,代表其加拿大客户国际镍铬公司即inco,参与了企图恶意收购当时世界上最大的电池制造商电储电池公司即esb的行动。
有唱白脸的,就有唱红脸的,在这次收购当中,高盛打着“反收购顾问”的旗帜,参与了进来
&在得知摩根士丹利的敌对意图后,赶紧打电话给当时掌管高盛公司兼并收购部的弗里曼德,请求他的帮忙。
第二天上午九点,弗里曼德便坐在了位于费城的esb公司老板的办公室。
当他得知竞购价格是每股20美元,比上一个交易日上涨9美元时,便建议esb用“白武士”的办法对付inco,或进行反托拉斯诉讼。
在高盛和白武士的协助下,inco最终付出了41美元的高价,esb的股东们手中的股票则上涨了>
从这件事开始,首先是摩根士丹利,然后是第一波士顿,都充当了恶意收购者的角色,而高盛则是反恶意收购的支柱,共同上演了一起起收购与反收购斗争的戏码。
参与恶意并购的摩根士丹利,获得了破纪录的收入;高盛帮助那些遭受恶意收购的公司,请来友好竞价者即白武士,参与竞价、抬高收购价格或采取反托拉斯诉讼,用以狙击恶意收购者,同样也是名利双收。
从中不难看出,这些投资银行家们,就和原告被告通吃的律师类似,不管是扮演恶魔还是扮演天使,都照样大把赚钱,能量大着呢。
注定进入股市的苹果,要学会习惯规则,交好人家。要知道,你在未来会被对方捧上市值7000亿美元的神坛,成为美国史上市值超过这个数字的第一家公司。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