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邵逸夫在打探到唐焕的新底牌后,当然态度大不一样,特意找来方逸华,让其给《千王之王》项目大开绿灯。 毕竟,一向以生意人自居的邵逸夫,深知“和气生财”的真谛,哲儒在tvb投放广告的资金,可是非常可观的。 如果《千王之王》和《上海滩》一样精良,tvb无非就是多了一部外购剧而已,凭着双方已有的合作关系,还怕丽的电视横插一杠子使坏不成。 王天林从拍电影到拍电视剧,在这个圈子干了几十年,其作品既能让精打细算的老板满意,又能充分发掘演员的优势,用上佳的品质讨好观众,从而八面玲珑,不难看出,这种人情练达不是一般人能比的。 前后局势的变化,王天林稍加留心之后,便大致明白了其中的奥妙,于是在家里对儿子好好地来了一顿面授机宜。 父子二人具体说了什么并不重要,反正王精这个胖子干活的时候更卖力了,早早地搞定了宣传片,送到了梦工厂。 此时,唐焕正在听取汉字信息化标准在大陆推荐的进展汇报,情况说不上多好,也谈不到太坏。 自从和日本恢复外交关系后,随着交流的增多,龙国自然要从这个最发达的近邻身上,学习先进之处,毕竟这种取经,从九十多年前大清于甲午之战中落败后便开始了。 落后就要挨打,几千年和近百年的主次关系颠倒,充分表明了这一点,社会精英们也早就习惯了拿来主义。 而这个顶着美国硅谷光环的标准,即使有日本方面类似技术的竞争,也可以凭借优势碾压过去,让大陆方面坦然接受。 稍微有点小麻烦的是,这个时期的专家,道德情操仍然非常的高尚,希望能够在引入技术的同时,可以在国产化方面取得最大的进展。 唐焕虽然答应配合,比如只是象征性地收取专利费,但没打算一味地让步,人的心理是很奇妙的,太容易得到的东西反而不去珍惜。 何况前世里,大陆企业除了一窝蜂的保健品、一窝蜂的vcd、一窝蜂的电视机、一窝蜂的手机、一窝蜂的汽车……在数量上瞎折腾之外,质量和创新方面乏善可陈,搞得那些自认为看透了关窍、有能力出国的中产阶层们,到日本血拼电饭煲、马桶盖子之类的东西,实在耐人寻味。 简单来讲,这个不好不坏的结果,可以概括为,标准即便采用了,也要改头换面,包装成另外一个版本,别想在专利费上大发其财;欢迎来投资建厂,但要分阶段完全实现产品国产化;哲儒的一系列软件硬件产品,被准许可以直接在大陆销售。 唐焕对此已经非常满意了,他压根就没打算通过标准捞钱黑自己人。至于完全实现产品国产化,这个愿望太理想化了,计算机更新换代的速度只会越来越快,相比于宝岛,大陆这边的精英们有些和世界脱节了。而哲儒的产品被准许进入大陆,才是最实在的收获,基本上走在了ibm、hp等老牌豪强的前面。 当然了,最后一个成果的取得,和唐焕之前做的一些公关活动大有关系。 唐焕听完汇报之后,便找来周伟焜等人,吩咐他们,按照预先制定好的计划,准备人手去大陆开展工作,其中一项就是在燕京、沪城、羊城三地,建立行销和技术中心。 正好香江版本的公司宣传片也拍好了,唐焕便顺势搞了一个动员大会,并将女主角赵雅之请到了现场,和大家进行互动。 宣传片的内容主要是一些励志的人生小片段,比如各种大学时期的初恋暗恋,为了心目中的女神,男人通过在哲儒的拼搏,取得事业上的成功,最终住上大房子、抱得美人归。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