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六章辩难-《从经营皇家农庄开始》


    第(1/3)页

    几个皇城门外,无数儒士静坐,在他们身后拉着大大的横幅,上面书写道:没有心如何有愛,没有郎如何成鄉,体无骨如何立身,书无子曰何以成书,诸如此类的条幅数不胜数。

    如此之多的儒士聚集自然引得长安百姓的大量围观,围观之人看向儒士的目光不乏愤恨之色,这些都是以前读不起书,后来学习渝州学问的人,他们主修的就是简字。

    李治站在太常寺边上的城墙上,眯着眼睛看着下面,语气幽幽的说道:“这些家伙有点无理取闹了,这明明就是世家大族煽动的,那些农家子也跟着凑什么热闹?”

    武则天抬起水袖捂嘴而笑,“这些家伙聪明着呐,明着是反对简体字,其实就是想把渝州一系挡在科举之外,不然他们的中举机会可就有点渺茫了。

    特别是在数科上面,就算再多录取十倍,他们也挣不过渝州一系,可能一个名额都别想得到,如果没有渝州一系参与,那些农家子的机会就大了。”

    李治眼中闪过一抹白色,不由把目光移向远处,笑道:“渝州学子过来了,最前面领路的那个小家伙好像也叫王正。”

    渝州学子很好认,因为他们和王正一样都喜欢穿素色的衣服。

    所谓的素色就是布料没有经过侵染,保留着原来的颜色,比如麻布就是米色,丝质和棉布就是白色。

    这时代金黄色最贵,算皇家专属,之后不管什么颜色越深越贵,所谓身无重彩就是节约的象征,王正因为嫌弃这时代的染料并不安全,所以直接就穿素衣了。

    不单是素衣,渝州学子和王正一样,还有经常剪发的习惯,汉族其实一直都有剪发的习惯,只是不常剪而已。

    佛教盛于武则天手中,兴于南北朝,其实在汉朝时期就已经传入华夏,所谓的胡说八道,就是佛家八圣道,佛即胡人。

    汉朝时期就有人剃光头了,魏晋风流更是有剪发修面的习惯,就连眉毛也会使劲修剪。

    某个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的国家,现在的古装妆容和木屐,就是魏晋那时候流传下来的。

    渝州一系的长发过肩不过背,三两天一洗,天热发髻,天冷捆绑于身后,这是王正的生活习惯,渝州学子自然有样学样。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