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5章 荐言边主战边和谈-《女神之血色浪漫》


    第(2/3)页

    1918年深冬,顾维钧抵达巴黎。这一年,他31岁。刚到巴黎,代表团就遭遇到了第一个打击--和会席位问题。各个国家被划分为三等,一等的五个大国英、美、法、意、日可以有5席,其它一些国家3席,一些新成立、新成立的国家2席,中国被划为最末一等,只能有两个席位,列强仍然把中国看得很低。

    虽只有两个席位,但五位代表可轮流出席。在代表团排名问题上,波澜又起。按陆征祥报送北平的名单,顺序依次为:陆征祥、王正廷、施肇基、顾维钧、魏宸组。然而北平的正式命令下达时排名却被换成了:陆征祥、顾维钧、王正廷、施肇基、魏宸组,这就引起了王正廷和施肇基的强烈不满,在代表团中埋下了不和的种子。随着和会的进行,代表团内部的矛盾也在不断升级。

    中国准备向和会提出收回山东权利问题,但还没来得及,日方先发制人,率先在五个大国的“十人会”上提出德国在山东的权益应直接由日方继承。大会通知中国代表到下午的会上作陈述。代表团接到通知时已是中午。这对于中国代表团又是一个晴天霹雳。

    雄辩巴黎,声名远播;经过一番周折,确定由顾维钧代替王正廷出席。下午的会议作出决定,有关山东问题,由中国代表次日进行陈述,1919年1月28日,顾维钧受命于危难,就山东问题作了一次缜密细致、畅快淋漓的精辟发言,从历史、经济、文化各方面说明了山东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有力地批驳了日方的无理要求。在他的雄辩面前,日方代表完全处于劣势。

    各国首脑纷纷向他表示祝贺,顾维钧在国内外一举成名。这次雄辩在中国外交史上地位非凡,这是中国代表首次在国际讲坛上为自己国家的主权作了一次成功的演说。形势对中国本来十分有利,然而,到了4月,变化陡生。因分赃不均。意大利在争吵中退出了和会。日方借机要挟:如果山东问题得不到满足,就将效仿意大利。为了自己的利益,几个大国最终决定牺牲中国的合法权益,先后向日方妥协,并强迫中国无条件接受。这一事件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种。

    顾维均巴黎声明,1919年1月28日,美、英、法、日、中国在巴黎讨论中国山东问题。战败后德国将退出山东,日方代表牧野先生却要求无条件地继承德国在山东的利益。中国代表顾维钧听了,站起身面对其他四周代表问道:“西方出了圣人,他叫上帝,信仰相信上帝被钉死在耶路撒冷,使耶路撒冷成为全球闻名的古城。

    而在东方也出了一个圣人,他叫孔子,连日方人也奉他为东方的圣人。牧野先生你说对吗?”牧野不得不承认:“是的。”顾维钧微笑道:“既然牧野先生也承认孔子是东方的圣人,那么东方的孔子就如同西方的上帝,孔子的出生地山东也就是东方的圣地。因此,中国不能放弃山东,正如西方不能失去耶路撒冷一样!(chinacannotmiss英国玛利王太后与顾维钧合影后立者为顾公子shandongassameasthewestworldcannotmissjerusalem)”美国总统威尔逊、英国首相劳合?乔治和法国总理克里孟梭——巴黎和会的三巨头听完顾维钧掷地有声的声明,一齐走上前握住他的手,称他为中国的“青年外交家”。

    断然拒签,名留史册面对如此现实,代表团心灰意冷,名存实亡,有的代表离开了巴黎,团长陆征祥住院治疗。和会最后一段时间里,顾维钧独自担当起了为中国作最后努力的职责,一直坚持到和约签订前的最后一刻。

    然而,不管顾维钧如何努力,都没有结果,中国的正当要求一再被拒绝。保留签字不允,附在约后不允,约外声明又不允,只能无条件接受。如此情况下,顾维钧感到:退无可退,只有拒签,表明中国的立场。他把这一想法汇报给陆征祥,陆征祥同意了他的意见。

    于是,1919年6月28日,当签约仪式在凡尔赛宫举行时,人们惊奇地发现:为中国全权代表准备的两个座位上一直空无一人。中国用这种方式表达了自己的愤怒。签约仪式的同时,顾维钧乘坐着汽车经过巴黎的街头。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