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章 日军野心渐露-《女神之血色浪漫》
第(2/3)页
一个师团,有54门75mm的野炮或山炮,少数师团用12门105mm炮替换了75mm炮,卡车方面最多有100-150辆卡车
说完了叫旅团的日军战术单位,再来说说不叫旅团,可兵力配置和旅团是同级别的日军单位。首先就是大名鼎鼎的特别守备队,为啥说它大名鼎鼎呢?
首先它资格老,成立于1909年,日军在东北占领地编组特别守备队。是于1933年改称第1特别守备队,当时还是清王朝呢。怎么样资格够老吧?
其次,战斗意志还是相当的高。9·18八事变的时候,特别守备队第二大队600多人就敢直接进攻北大营,竟然取得了成功。要知道第二大队当时也就6百多人,而当时的北大营可是有将近一个旅近万人啊!
由此可见日军的战斗意志有多高了。对于他们的军纪,当时的单兵,及部队整体行动攻击军事素。这如果是在正常情况下就是送死无疑,但是日军仍然发动了9·18之事件。如果当时东北边防部队能有这些日军一半的战斗意志,打死日军都不敢用一个大队来进攻北大营。
好了这些说完了,再讲讲它的发展。前头咱们说了1909年开始,一战结束后,日方从沙皇手里接过清朝手里割让的满洲地区经营管理权,成立的特别守备队。当时就是6个大队的规模,守备啥?守备铁路线呗。刚打完,日方可以在铁路沿线驻军了。当然要看好铁路沿线的坛坛罐罐了。顺便侦察侦察地形什么的。
时光如梭,转眼到了1929年,守备队规模壮大了,咋看出来的呢?看最高指挥官的军衔啊。当时的指挥官都是将官了。手下仍然还是6个大队,分别驻扎在大石桥、四平街、公主岭、连山关、安东等地。
过了2年,到了1931年,特别守备队的驻军更加发展壮大,当时驻军位置如下:司令官森连二星将官,驻公主岭。特刿守备第1大队,驻公主岭。特别守备第2大队,驻沈阳。特别守备第3大队,驻大石桥。特别守备第4大队,驻连山关。特别守备第5大队,驻铁岭。特别守备第6大队,驻鞍山。
中队34个,分别位于瓦房店、熊岳城、大石桥、千山、鞍山、昌图、四平街、郭家店、连山关、安东等地。分遣所37个,每个分遣所18人。特别守备队共计6481人。划拉划拉快一个特别混成旅团的人数了。可位置都是这片黑土地上致关要命的咽喉位置,早以把这片黑土地当肥肉,分别分割成块块坨坨。
9·18八事变以后,特别守备队的发展更快。没办法,地方多了。需要驻扎的兵就得多点。关东军相继有第1至9个特别守备队。每队辖6个特别守备步兵大队和1个作业队,队长就都成了少级将官衔(关东军之外亦有此编制,如第15特别守备队属,苏门答腊第25军。1943年改编为特种混成第25旅团,。其中关东军第3,第4特别守备队,组成了海上第一机动特种旅团,结果嘛。在太平洋战场上消耗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