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8章 化腐朽为神奇-《我真是个演员啊》


    第(3/3)页

    同时这场戏在下雨,也需要消防车洒水。

    所以马可在这里拍戏,受到了当地很大的支持。

    最神奇的是,这场戏里的戒灵都是林之当地擅长骑术的人,反正看不到脸。

    马可所有的精力都花在拍《魔戒》上,两耳不闻窗外事,公司年终奖他都是让罗雯雯做主,毕竟这部戏将让他重新上一个高度。

    现在对于他来说,闯出名堂后,目标是自我超越,勇攀新高峰,而不是跟别人较劲。

    对于《那山那人那狗》的票房,他自信到从没过问,跟吴大阳打电话也是讨论《喜剧之王》内地的发行方案,马上春节档了。

    “今年香江票房不景气,星爷的戏海外观众也未必看得明白,这戏的重要战场是在内地,春节档的竞争对手就是马晓刚的《没完没了》,成笼的《玻璃樽》,我们必须要多砸点宣发费,提到300万吧。”马可说道。

    《喜剧之王》的成本才500万港币,砸300万宣发,确实是大手笔。

    其实马可的想法很简单,这部戏他不赚钱都可以,把星爷在内地市场的口碑开发出来,以后将会获得十几亿的收益。

    往后二十年,香江卖座的导演,也没几个了,星爷的作品质量,总得来说,一直保持着水准。

    前期胖妹在网上的带动,加上丁三石的配合运作,星爷在网络论坛上已经开始火爆了,还受到了正规媒体的报道。

    尤其是在高校这帮年轻人群体中,上映已经三年寂寂无名的《大话西游》被解读得神乎其神,而且有理有据。

    在从前,四大名著被宣传得高大上,只有央视尊重原著拍的才叫经典,大家脑子是非常死板的。

    《大话西游》让年轻人发现,完全可以通过现价值观代解构,来重新演绎,更能适应当下的口味,赋予原著角色人性。

    孙悟空也可以有情感,唐僧也可以是个废话连篇的家伙,让角色更加有真实感,更加有代入感。

    在古代,这些名著本身就是非主流的通俗地摊文学,作者连真名都不敢署的。

    各种暗讽揶揄当时的朝廷,是上不了台面的,只是到了现代,被宣传得过于高大上。

    星爷创作时,可能并没有想那么多,香江本来就没有觉得名著有什么高大上的,都可以拿来当创作素材。

    被网络舆论加了这么多高大上的概念,星爷自己也有点懵逼的,不过他还是很感谢马可,至少自己的作品被内地观众认可。

    之前,大家都觉得他的作品没啥营养,低俗的恶搞,香江娱乐圈也是这么想的,从不给他任何奖项。

    现在地位陡然提升。

    吴大阳已经不敢再有异议,300万就300万吧。

    马可拥有化腐朽为神奇的力量,连《那山那人那狗》这种无人问津的作品都运作爆了,还有什么不可能。

    “老板,我跟你讲,现在正是宣发的好时机,你在国内的话题太火了,《那山那人那狗》又又又让同行心服口服,在岛国那边票房非常好,目前欧洲的发行商已经主动来谈合同,准备明年初上映。”吴大阳兴奋地说。

    原本以为要亏个几千万,现在搞不好能赚上亿。

    京州文化圈早就炸锅了,《那山那人那狗》先在岛国以25%排片起步开画,一个月时间就上升到最高38%的排片,异常火爆。

    目前票房是月榜第一,高达1800万美元,将近1.5亿rmb,也就21亿日元,暂居岛国华语片票房纪录第2。

    第一依然是成笼保持的,1984年上映的《a计划》,票房高达29.5亿日元。

    虽然马可的《古墓丽影》超过30亿日元,却是英语片,所以不算在内。岛国宅男多,这片子也受到他们的追捧。

    电影院已经决定再延续两个月上映期,估计最终打破成笼的纪录是有希望的。

    霍导激动得颤抖,刘大华终于觉得自己快要火了,笼哥在亚洲的影响力可是非常大的。

    萧湘电影制片厂和韩四喜则气得直跺脚,一个亿的毛利啊,他们几年都赚不到,萧湘制片厂更是穷得揭不开锅,工资都发不出来,准备破产清算。

    我们很多地区的制片厂,根本没有存在的必要,全靠各种单位团购进电影院养活,只会拍空无一物的宣传片,完全跟不上商业化时代,浪费纳税人的钱。

    韩四喜叹道:“当时应该我们自己运作的。”

    萧湘厂长:“哎,怎么运作呢?人家只愿意出40万买断,你说岛国观众怎么回事呢,喜欢看我们的乡土风情?”

    霍导小得意地说:“只能说岛国人比我们识货,谁让你们不肯掏钱宣发呢,估计在岛国就有三亿rmb票房啊,欧洲还没上映呢。”

    他越是夸张,两位投资人就越是沮丧,马可这小破孩着实有点东西。

    可他现在越来越强,已经不需要国影集团的投资了,想主动送钱,人家还不稀罕,把条件搞得很苛刻。

    “说不定老江的《鬼子来了》在他的运作下,会获得更好的成绩呢,这戏我倒是有投资。”韩四喜自我安慰道。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