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诗书为业(七月初八)-《穿越之细水长流》
第(1/3)页
”
堂屋里谢尚应酬完一圈,茶刚端到手,还未曾喝,陆虎又跑来说:“老爷,姑老爷来了!”
李满囤一听立站起来准备出门迎接。谢尚见状放下茶碗跟着站了起来笑道:“伯父,我同您一起去吧!”
一屋人中,谢尚就同李满囤相熟。他可不想留下来独自应付这许多人。
李满囤听说自是欢喜,当下笑道:“行,你同我去。正好见见陈宝陈玉两个表兄弟。你们年龄相当,一准能玩到一处!”
年龄相当的李贵雨、李贵富……
心塞的李满仓、李满园……
原就不高兴的李高地……
一月不见,李桃花对丈夫孩子非常想念。先她见陆虎进来便就跟到了堂屋。现她见李满囤、谢尚出来,便也跟着一同去庄门迎接。
红枣原想跟着一起去,但看到谢尚在,便就没有露面,而谢显荣做为谢尚的影子,就跟在了最后。
时陈龙已在余禄的指引下把骡车赶进了庄子,而他父子三个也都下了车。
这世人视力都好。余禄回头看见李满囤和李桃花过来,立刻笑道:“姑老爷,我们老爷、姑太太还有谢少爷接您和两位表少爷来了!”
陈龙闻声看去,果看到穿着长袍的李满囤和另一个穿着长袍的少年,以及一个上半身都笼着银光的贵妇人远远走来。
至于谢显荣,因为他衣裳和余禄的类似,故而便被陈龙父子无情忽略了。
那位穿红袍带银头面的贵妇是他媳妇桃花?陈龙不敢相信地揉了揉眼睛。
“爹,”陈玉也是不能相信地靠近陈龙问道:“我舅旁边真是我娘?”
陈宝眼盯着越走越近地李桃花道:“娘好像胖了,还有这衣裳、头面都是以前没有的。”
“爹,这就是俗话里说的‘人要衣裳,佛要金装’吧?没成想,我娘这么一装扮,倒是顶好看的,比小姨还好看!”
陈宝今年十三岁。他先前见过最好看的妇人就是他小姨李杏花了!
俗话说“一白遮三丑”。李杏花因为打小就被于氏娇养的缘故,皮肤原比一般庄户人家的妇人白皙,而待嫁人后因为男方家地少的缘故,李杏花日常也不做啥农活,不受日晒风吹,故而皮肤保养得极好。
此!”
此外李杏花有两套出门做客的颜色衣裳,衣裳的裁剪缝制都仿着城里人加了滚边、镶领这些精致花样,故而落在陈宝眼里简直就与仙女无异。
过去一个月,李桃花不仅饮食好,而且不用下田挨晒,然后日常的再同红枣一起拿淘米水洗脸、敷黄瓜面膜——如此费心保养之下,李桃花脸上积攒了三十年的阳光黑虽说还没能完全洗掉,但脸皮颜色比先前却是浅了不少。
故而今儿再被这足银头面一映衬,李桃花这面皮气色瞧着就跟脱胎换骨了似的好看!
“小姨一点也不好看!”陈玉立刻反驳道:“论好看还是红枣好看!”
“红枣也好看,”陈宝倒不跟陈玉争,然后看着越走越近的几个人,又不自觉地说道:“不过最好看还是舅舅旁边的那个,那个什么少爷好看。”
“这少爷,真的是男的吗?他怎么长得比小姨、红枣还有娘都好看?”
“表少爷,”闻言余禄撑不住笑道:“谢少爷当然是男的,他可是我们小姐的未婚夫!”
自从陈龙的娘陈葛氏见过红枣后家常没少在陈龙耳边嘀咕——陈龙先来过桂庄,知道李满囤如今的家业,然后加上李桃花的抢白,起初并无任何心思。
但近来因李桃花不在家,而新一季枸杞下来——价钱虽说比去年便宜了两层半,但一家老少齐上山,一个月也能收入十来吊钱,故而目测今年的收入比起去岁只半季的枸杞的收入来说,只多不少!
如此陈葛氏又禁不住老话重提,说些自家现有新房、深井、骡车不算,家常还天天吃肉,红枣嫁过来就是享福类似的话。
俗话说“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陈龙的耳朵原就是肉长的,而且还是他娘陈葛氏身上掉下来的肉——故而不过一个月,陈龙的心思便也有了活动。
现他家虽说赶不上桃花娘家大哥发财,陈龙暗想:但俗话也说“走一步看一步”——比如一年前谁又想到大哥能似现在发财?所以他现也不必把话说死,只待两三年后再看吧!
就是今儿来前,陈葛氏还悄悄嘱咐陈龙让他仔细瞧瞧红枣和陈玉在一处是如何得郎才女貌、天作之合呢!
但自刚刚看到面目全新的李桃花后陈龙就一直没有说话——桃花这一身比城里人还体面的穿戴,陈龙想:不用说都是大哥给置的。也!”
也不知得多少银钱?
为了今儿来下礼,先特地进城买过银锁的陈龙知道女人的头面都不便宜——似桃花身上这样的重货,一准得十两开外了!
大哥对桃花都舍得如此花销,想必对他闺女红枣更是舍得使钱——如此,他娘的想头怕是要落空了。
他家山头产的是枸杞,又不是金子——他家哪娶得起这样穿袍戴银的媳妇?
“未婚夫?”即便陈龙已有了娶不起红枣这个儿媳妇的思想准备闻言也还是惊了,心说:红枣今年才几岁,就说上亲了?
陈宝、陈玉也是不敢相信地追问道:“红枣定亲了?这什么时候的事?月前都还没听说呢!”
“可不就是这个月的事!姑老爷、表少爷您们有所不知,我家小姐年岁虽说还小,”余禄与有荣焉地骄傲道:“但人能干,故而得城里谢大爷看重上门提亲。这不六月二十六刚过的小定!谢少爷亲来下的聘礼,过万的银子呢!”
“啥?”陈氏父子彻底地惊呆了……
谢大爷、谢少爷是谁,远在六十里外的陈氏父子虽说一时想不起来,但“过万的银子”这话却是懂的,且并不以为是吹牛——不说城里的大商人了,即便进他们村收枸杞的商人,一季枸杞那也要千、八百吊的本钱。
陈氏父子知道城里人有钱,他们只是没想到红枣能嫁到这样的人家去。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