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页 国君抢先说道:“陈多次遭楚霸凌,郑必选蔡讨伐。” 就是这个意思了。 楚国那么明显要把陈国吞了,谁去抢,他们就会跟谁没完。 蔡国与楚国是盟友,攻打蔡国一样会惹到楚国。 盟友这种玩意也分级别的。 郑国肯定懂得分轻重,绝对不敢去陈国身上找回损失,打蔡国会遭到楚国的报复没错,楚国的愤恨和报复级别却是不一样的。 吕武都将话讲得那么明,除非真的是一个蠢货,要不谁还分析不出答案呢? 国君却是抢了话,摆明就是要继续展现存在感。 在今天,不止众“卿”发现国君一股明显的奋发向上,公族和其余贵族也看出来了。 知道了是一回事,怎么去应对则是另外一回事。 众人只看到中行偃不顶事,卿位家族会有看法和想法,相当多中小贵族内心对中行偃的失望简直突破天际。 得不到同为卿位家族支持的元戎话语权有限,遭到国中绝大多数背弃的元戎就离下台不远了。 中行偃感受到了危急,非常后悔为什么要干脆利索地接下国君给的好处,一时半会找不到破解局势的办法,内心里干着急了。 国君才不管众人在想什么,说道:“此时遣人追回征召令,可来得及?” 才相隔几天而已,快马去追肯定是来得及的咯。 那么事情就简单了。 晋国必须让郑国没有后续之忧,不能继续屯兵“虎牢”,郑国才能放开手脚去攻打蔡国。 命令没有正式传达就不算朝令夕改,再则与实际需要,产生的后续损失相比,朝令夕改又算是什么玩意。 现实上,目前对“朝令夕改”没人在乎,看重的是得失的对比。 从什么时候“朝令夕改”变得需要顾忌?应该是大统一之后,中央在某些什么的地方损失得起,更重视中央的权威才变得开始避讳莫深? 国君又拿吕武出来大夸特夸。 这么干当然是凸显中行偃的无能,使得吕武聚焦更多的目光。 “尼玛!这样的元戎才适合揉圆捏扁,国君根本不可能更换元戎人选。拿我一再竖起来,为的是增加互相之间的矛盾啊!”吕武当然看出国君的意图。 其余人有谁看出来了吗?应该有的。 吕武转念一想:“是危机,何尝是机会。” 晋国是个人就当成为“卿”,成了“卿”就必然巴望着元戎的宝座。 所以玩呗,看谁更技高一筹! 第(3/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