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2章:草,完犊子了!-《春秋大领主》


    第(2/3)页

    现在,吕武看着范氏和赵氏的部队进行攻城,守卫城池的成军按部就班地守城,自己看的满心尴尬,很明白“从无到有”的艰难。

    “范卿亦有克数城战绩,寡人无忧。”国君看得很专注,没发现有什么不对劲的地方。

    是的呢。

    士匄不是没有攻打过城池,比较关键的是那些城池非常“中规中矩”。

    怎么说?要看现在的人建造城墙的出发点是什么了。

    人类一开始用栏栅在外围弄一个圈,为的是防止野兽蹿进生活起居场所。

    城墙的出现也有防止野兽袭扰的出发点,后来发现能够有效抵御敌军的入侵,开始对城墙有高更厚的需求。

    在春秋中期之前爆发的攻城战肯定有,并且一定还不少,后来姬周一朝搞礼仪制度,给诸夏各国做了相关的限制。

    在礼仪制度的约束下,晋军和楚军能在“邲之战”搞出奇葩的一幕,出现战争在野外对决也成了习惯,贵族对于攻城战感到陌生很是情有可原的。

    战场之上,只有懂得太多的吕武感到格格不入,其余人的看法就不一样了。

    不懂太多花样和套路的人,他们看到的是范氏和赵氏的部队卖力攻城,郑军应对起来不慌不忙,感觉自己享受到了一场视觉惊艳的表演。

    认为是“表演”在当前并不是一种侮辱,相反是一种极大的赞美。这个又是当代特有的“民情”了。

    而在吕武看来,范氏和赵氏的表现只算是勇气可嘉,其余真的没什么好说的。

    明明搞了“花样”,想要对“冯”的东、西、北三面城墙进行佯攻,进攻北面的范氏和赵氏部队才是杀手锏,怎么搞的四面进攻的部队同样卖力?

    这样一搞,跟全力攻城有区别吗?存在区别的是士匄在南面动用的兵力较为雄厚而已。

    吕武发现城内有动向,心想:“郑国的主将可算反应过来,从其它城墙段抽调后备部队增援南面守军了。”

    没经验,不代表没一双眼睛,脑子里也全是豆花啊!

    事实上,这样才算是正常的发展后续。

    如果郑军主将从头到尾没有反应过来,吕武就该怀疑指挥郑军的主将是不是智障了。

    不知道谁大喊了一声:“入城矣!”

    是的呀!

    尽管郑军主将做出了反应,时间方面却是显得迟了,守军的后备部队没有抵达,范氏和赵氏的部队已经杀上城头,城墙上很多郑军被杀,一些城墙段已经被范氏和赵氏的部队占领。

    战事发展到这一步,范氏和赵氏的部队接下来就应该是强占城墙走道,保证现有战果的同时,拥有从城墙段下去的通道。

    国君看向吕武,低声问道:“克城否?”

    吕武摇头,声音同样不大,就实说道:“‘冯’有九道防线。”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