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页 韩厥和智罃谁当元戎对阴氏最有利呢? 这个需要吕武好好地分析一波。 现在的情况是,国君只能在韩厥与智罃中选一个当元戎。 以功劳来论? 韩厥只能说四平八稳,没有建立过值得夸耀的军功,亦没有犯过什么明显的错误。 他还有几个优势,没有参与过卿位家族的倾轧,等于谁都没有得罪。 不过,那是之前。 一旦展开对元戎的竞争,韩厥什么都没干也会跟智罃成为竞争对手。 另一个优势在于韩厥从来不争不抢。 说是不争不抢,实际上就是什么都不参与。 这样的一个人一旦成为元戎,没有改变行事作风的话,大概率会成为一个泥塑。 而作为泥塑肯定是国君所欢迎的。 智罃则是有大功劳的。 光是晋国发生动荡总理国务的贡献,谁都抹不开。 可惜的是,智罃总理国务之初表现得太过于贪婪,其中包括没有将离开“新田”的韩厥邀请回来这一项。 智罃不分权给中行偃倒是做对了。 毕竟,中行偃有弑君的嫌疑,没有洗清为前提,不适合再干什么事。 智罃的贪婪不止是在攻打郤氏和栾氏期间,包括一拿到权柄就开始吞占郤氏和栾氏在“新田”的财货。 利令智昏说的就是初掌握国政的智罃,幸好及时醒悟做了一些补救。 问题是,后来攻打郤氏和栾氏时,智罃的贪婪再一次没有控制住。 智罃无视了六四分成的规矩,什么好东西都往自家扒拉,甚至还克扣了应该属于中小贵族的战利品。 智氏要庆幸不光自己那么干,范氏的表现同样没好到哪去。 一个是好像什么事都不管,又摆出无欲无求的韩厥。 另一个是能管事又爱管事,并且摆明了比较贪婪的智罃。 事实上,吕武比较喜欢有所求的人。 想要获得什么,代表可以进行某些PY交易。 碰上那种只看规章办事,没有半点人情可讲的人,为了求稳会比较合适。 对于国家? 吕武也在这一层面进行过思考。 晋国历经大乱,一下子没了两个实力强大的卿位家族,其余各家在攻打郤氏和栾氏时期多少损了一些本来实力,有所增强也需要时间来进行消化。 等于说,晋国已经实际上进入衰弱阶段,怎么都需要一两年的时间来喘口气。 那么在这一两年的时间中,元戎的工作量不但会很大,还要有足够灵活的手腕处理邦交事务。 韩厥明显不是一个能总控邦交事务的人。 相反,智罃有足够的手段! “来人!”吕武对外喊了一声,一边将写好的竹简弄进套筒,再捆好加盖封泥。 凌走了进来。 吕武递出套筒,说道:“亲自送到下军将手中。” 凌接过套筒,严肃应:“诺!” 这位吕武曾经的戎右,已经为吕武服务九年。 吕武在“霍”地选了一个四边周长十里的土地,已经对凌进行了封臣仪式。 简单地说,凌已经可以叫霍凌,也是一名有自己封地的小贵族了。 这是吕武进行的酬谢。 另外还有宋彬、梁兴、葛存三人,吕武同样选了规格不一的土地,先后进行封臣仪式。 吕武的康概很是激励了手下的众人。 第(1/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