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四十五章 徇私舞弊-《乾隆朝的造反日常》


    第(2/3)页

    正所谓百闻不如一见么。

    江哲既然对外头那么多感兴趣,之前都拉着要走的朱渥谈了一夜,那何不亲自去粤东走走呢?

    “当然留陈州了。”江哲飞快回答说?    毫不犹豫。

    “你家的纺织厂今年还要扩张是不是?还有你从外头拉来的那么多器械?    也早晚要大干一场的不是?陈州正是出政绩的时候,这么好的位置我可还想多待几年呢。”

    赵亮也干脆?    江哲现在的官职太小?    调去粤东了也没啥大的作用,还离得太远?    想帮忙都难。留在陈州才最好,等把官职刷上四五品了?    再去粤东也不迟。

    “那好?    此去京城就正好看看能否帮你疏通一二。只要大计上能得一个‘卓异’,通判之位还不是非你莫属?”

    通判是正六品,与七品知县老爷中间还夹着一个从六品呢。

    一般情况下,从七品知县到六品通判之间还需要走一个从六品的州判?    可江哲如果在“大计”中被判为了卓异?    那越级升官就也很正常了。

    这就跟京察里的‘一等’一样,凡地方官被列为卓异者记入名册的,都能得皇帝接见和赏赐,回原职等候升迁。

    比如大名鼎鼎的于成龙,在湖广黄冈同知任上获得卓异后不久?    便被提升为武昌知府。

    江哲对赵亮口中的‘疏通’两字一点也不觉得被冒犯了,那一是他跟赵亮的关系够亲近?    二是他想要在大计时获得卓异的考评,那还真必须要有赵亮为他疏通。

    不然那升官的机会怎么就会落到他头上?

    就凭他江玉龙在淮宁任上干的好吗?

    扯淡。

    每次的大计京察?    有多少卓异和一等被那些达官显贵子弟给占据了?多少尽职尽责的官员只能落得个中等二等?

    那模式看似很有效果,可实际上却一点都不公平。

    不然黄枚还怎么把自己辖下之地搞得一团糟?

    送走了江哲?    赵亮在龙路口继续忙活着?    这起点的婚事不过是开胃小菜?    接下来就是赵亮宝贝儿子的百天,这对赵家绝对是大事。

    连京城的和珅都使人送来了一件长命锁,上头镶嵌着红宝石、绿宝石和黄玉、紫水晶,象征着福禄寿喜。

    如此这般的玩意儿,赵家并不稀罕,可因为它是出自军机大臣之手,就显得尤为特殊了。

    不过在赵亮眼中,小孩的百日也就那么回事儿。赵辉的婚事才是真正的大事。

    一切就等着今年的院试结束了。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