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如《地雷战》、《地道战》一样,主角光环依旧,飞机上吊下来都能不死。 不一样的是,打鬼子的方式愈发的不靠谱,三毛迫降丛林,本以为有一场紧张刺激的丛林追逐战,结果却是在惊世骇俗的学动物叫之间,就轻而易举的打死鬼子。 可以说,这已然是比抗日神剧还抗日神剧了。可是,为什么几乎没有人去关注这是不是一部抗日神剧? 因为,这已然不是一部军事抗战电影了,而是一部哲理片。 它反英雄主义,因为英雄的三毛合影时只能露出三根毛,只能给师长擦皮鞋、打杂。 它探讨了大人物和小把戏,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原来也只是生活的小把戏...... 每一个哲理,何尝不是我们现代生活中的遭遇? 若说《地雷阵》《地道战》是在讲人民智慧,那《三毛》就是在讲人民挣扎了,小人物的生存挣扎,在立意格局之上,是高出不少的。” 诸如这些影评,李南池大概浏览了一下。 最后发现,每篇影评的切入角度虽是不同,但殊途同归,对于三毛这部电影的成功,是没有多少质疑的。 ......... 当老板还是很舒服的。 电影正式上映、李南池把宣传的任务指派下去后,自己就舒舒服服的每天定点往返于学校和红星厂,也没有接受圈内采访。 一周之后,《三毛从军记》以破三亿的票房高居榜首,超过第二名整整一个亿。 于是,其他跑宣传的六一档电影同行,就发现位居票房榜首的擂主,都没亲自撸袖子下场,就吊打了自己! 六月首周票房统计出来后,李南池美滋滋的准备接收第一波票房结算时,“舆论风控组”送来了一本杂志:《京城文艺》。 这是一个c刊扩展版来源的期刊,如今c刊难发已经成为共识,甚至连带着普通学生想要在c刊扩展版上面去发文都得排队一两年。不过期刊也有邀请写文这么一说,比如在扉页上写通讯稿的这位,作者单位就是传媒大学的一位老师。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