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4章 明乳香,黄玉猪-《鉴宝无双》


    第(2/3)页

    吴夺明白了,明乳香埋进卤碱地,必然会有一种特殊的气味,权浩然此等高手,能闻出来。

    只不过若是时间太久,气味必然逐渐消散、发生变化,闻的难度加大;所以权浩然鉴定明代高仿的蝉纹鼎,不光是闻,还摸了摸锈色;但是这件蟠虺纹钟,三十多年前的高仿,连摸都不需要摸了。

    ······

    随后,吴夺和权浩然又大致看了看店里的东西。

    有真有假,有好有次。

    在这种古玩店里,真东西好东西肯定是有的,但是想捡漏那是很难的。

    所谓捡漏,无非就是一个信息和认知的不对称,卖家的眼力不如买家,或者买家发现了卖家没有发现的信息。

    但是,卖家却是先得到了东西,又提前进行了研究。

    而且今时不同往日。如今的漏儿太少了,信息太发达了,作假手段太高明了。

    所以,如今能保证以正常的行价买到真品,不打眼就很好了。

    但吴夺最终还是买了一件东西。

    这是一件黄玉猪。

    长度在七八厘米,圆滚滚憨态可掬,大脑袋大耳朵长鼻子,写实之中略显夸张。

    玉色是大致是青黄,不少地方带有淡淡的红褐色沁点。

    这件黄玉猪,在断代上吴夺和小金是一致的,实际上小金的观点只是传达老金的观点。小金的眼力还是不够。

    所以小金说这是唐代的黄玉猪,吴夺也没争辩,直接问价,“请个地板价?”

    这不仅是唐代的,而且是唐代玉猪中的精品猪,玉质好,无杂无裂,玉色均匀。

    玉猪这东西,如今市面上汉代的反而比唐代的多;多见于葬玉,本是握在逝者手中,所以又称玉握猪。

    只是汉代玉握猪的刀工往往比较简洁,所谓汉八刀,圆柱形猪身之上,耳鼻嘴眼只要寥寥数刀便可出形传神。

    唐代的玉猪则就写实多了。

    吴夺还挺喜欢这只黄玉猪。

    吴夺问价之后,小金毫不犹豫地说道,“既然吴先生喜欢,送你好了。”

    这是场面话,自然不能应。人家是看你是场面人才这么说;当然,就算出乎意料你应了,人家自然也还有说辞。

    “小金老板,你的东西也不是大风刮来的;打开门做生意,亲兄弟明算账嘛!”吴夺呵呵笑道。

    小金年纪不大,眼力也比不了老金,但古玩行生意场上那一套倒是拿捏得挺足,而后又和吴夺相互客套了几句,最后才道,“嗐,我这是八万收来的,那也不能赚吴先生的钱,别让我赔了就行。”

    吴夺一听这个报价,就知道他走眼了!

    或者说,老金应该也走眼了。

    既然知道是唐代的,而且玉质雕工啥的摆在那里,怎么还会走眼呢?

    因为这个报价,是葬玉的报价。

    老金和小金很可能把这件黄玉猪当成一件葬玉了。

    葬玉和传世玉,价格肯定不一样,葬玉的价格也肯定比不了传世赏玩玉件。

    毕竟有人是在意冥器的。而且就算不在意,传世赏玩玉件也比葬玉价值高。

    不过,这件黄玉猪已经有了包浆,即便当成葬玉,也会当成是很早之前就出土被人把玩过了。

    这里头他们当成葬玉的关键,怕是在于猪身上的红褐色沁点。

    老金和小金,肯定是当成了土沁。

    实际上呢?这是原本皮色沁入的“残留”。

    如果是一块和田籽料,区分皮色沁入的“残留”和葬玉土沁,相对比较容易。但是,这不是一块和田籽料雕的黄玉猪。

    这件黄玉猪所用玉料,是河磨料。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