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九章 世界的纷扰(1)-《我真不是魔神》


    第(2/3)页

    “从前我读书,听人说什么:匹夫而为百世师,一言以做天下法!”

    “还不怎么相信!”

    “但如今,却不得不承认,真有这样的人!”

    昆仑山星落,生生的将昆仑山变成了一个超凡神山。

    仅仅是从各种渠道得到的真真假假的消息,便已经叫很多人昨天晚上睡觉都睡不踏实了。

    延绵数十公里的整个冰川,都在超凡化。

    惊涛拍案,蜿蜒而下的河谷两岸,一夜长出无数灵草、灵花。

    甚至还有人曾在河谷下游,发现了堆积成山的灵玉原石。

    传说,联邦帝国科学院副院长、著名的地质学大学士魏常青被邀请到昆仑山中考察。

    这位大学士在勘探了某座灵矿后,给出了一个预估的灵矿储藏:五万吨!

    太恐怖了!

    五万吨灵矿!

    整个联邦帝国去年一年的各类灵矿产量加起来,估计也就三万吨不到的样子。

    全球的所有灵矿产量不会超过七万吨!

    其中至少五万吨是在天下范畴之中。

    昆仑州那边,为了一个年产三百吨灵矿的矿山,曾打了整整十年,死伤两百多万人!

    而如今,在昆仑山,随便一个灵矿的储量就是五万吨!

    现在……

    整个帝都都要疯了。

    天下各国也都疯了。

    就连秦陆,估计也快疯了。

    以管窥豹,昆仑山内,类似的灵矿,恐怕不在少数。

    此事,欧阳进估计,恐怕会彻底改写整个世界的历史。

    可惜……

    欧阳进悠悠的叹了口气。

    他曾与那位X公子碰过面。

    但……

    一面之下,他就明白了,自己是没有那个命的。

    只能老老实实的当自己的二代。

    混吃等死!

    “我要是命好一点……”

    “或者机灵一点……”

    “X公子高兴了指甲缝里随便漏一点,我这一辈子都算圆满了!”

    他在心中叹息着。

    便对田季员道:“田三,你听说过,现在在帝都城中的议论吗?”

    “那个?”田季员问道。

    “就是关于山海神话的传说啊!”

    “哦!”田季员呵呵的笑起来:“你也在打海外仙山的主意?”

    山海神话,源自山海经。

    山海经中,有着种种瑰丽的传说。

    其中,海外仙山,乃是重点。

    准确的说,是各个超凡家族的重点。

    既然,如今昆仑山,开始超凡化。

    那么……

    未来,是不是其他山海经中的名山大泽也将复苏?

    而在这些名山大泽中,最出名的,便是那几座哪怕在神话中也是虚无缥缈的仙山。

    蓬莱、方丈、瀛洲。

    按推测,这些仙山,应该是在东海之中的。

    若它们复苏……

    各家都是忍不住的心跳加剧。

    因为按照过去的惯例,这些不在帝国领土和领海内的超凡资源,黑衣卫不会干涉太多。

    基本上是‘谁发现谁开发谁占有’。

    只要记得交税就可以了。

    扶桑与新罗争夺的那片海底沙滩便是这样。

    黑衣卫根本不管,甚至默认了扶桑与新罗对其宣称的主权。

    只是要求两国以和平方式解决。

    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自然,大家都忍不住的有了幻想。

    这种一夜暴富的幻想,是每个人都会有的。

    看着欧阳进的神色,田季员笑着道:“这事情,自然大家都在盯着!”

    “您没看到,那位自称是‘特斯拉大学士衣钵传人’,放言自己要死在火星上的那位,已经在加快私人卫星业务了吗?”

    “就今儿早上,我家就拿到了他的招股书!”

    “啧啧……百分之一的股份,就要融资五百亿华元!”

    欧阳进一听,皱起眉头:“这么贵?”

    “嗯!”田季员道:“我家老爷子拍板了!投!”

    “已经叫我家那几个职业经理人开始抛售帝国债券,募集资金了!”

    联邦帝国有着一个极为庞大的国债底池。

    如今,已经膨胀到了五十万亿华元的恐怖规模。

    每年光是利息支出,就是几千亿!

    如此庞大的国债,中枢却从没想过还钱这种事情。

    因为上一个打算还钱的内阁首辅,在选举中被抛弃了。

    笑话!

    帝国国债也敢还?

    真的是好大的胆子!

    也不想,国债是干嘛的?

    投名状啊!

    黑衣卫的规定,每买一亿国债,可以换一百分。

    这是黑衣卫唯一对外出售的积分。

    各大超凡家族,拼了命的买,有钱就买国债。

    为的是啥?

    是积分吗?

    不!

    是忠诚!

    天下各国,也是如此。

    每年财政收入和外贸收入,基本都投资在联邦帝国的国债上。

    利息?

    那只是顺带的。

    实际上,买国债的行为本身,就是一种臣服,一种朝贡行为。

    所以,哪个内阁敢还国债?

    又有哪个内阁胆敢不发债?

    那样的话,基本上就是在告诉其他人——我要砍你们了!

    为啥?

    钱都不让人借了,可不就是准备砍人了吗?

    于是,联邦帝国每年发行的国债,哪怕如今利率已经低到了百分之一不到。

    但买的人依旧络绎不绝。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