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页 这里我就提一点细节。 实验第二天,模拟监狱的扮演囚犯的学生开始暴动(原因一开始大概是为了好玩,亦或者他们在主动的模仿囚犯的心理,毕竟他们本来就是为这个而来的)。 而扮演估计狱警的一开始估计也是这样想的,根据以前对监狱的认知,他们开始惩罚“犯人”。 比如脱光“犯人”的衣服、关禁闭、剥夺睡觉的权利…… 而令人惊异的是,“囚犯”和“狱警”们很快的熟悉了自己的新身份。 “囚犯”们被剥夺名字用数字编号称呼是从第二天开始的,而不到三天“囚犯”们就完全的熟悉了自己的新名字。 “狱警”甚至还采用了心理战,那些服从他们管束的“犯人”会被提供特权,更好的待遇。而反抗他们的……知道吗? 一开始暴动的领头分子最后进医院了,据说造成了永久性的心理创伤。 “狱警”,“犯人”甚至是负责研究的教授也开始将自己代入了“监狱长”这个角色,变得不可自拔。 而这一切,只用了七天。 知道实验因为媒体舆论而被迫终止时众人的反应吗? 他们显得茫然而又无措。 “我们为什么要离开?要去别的地方服刑吗?”其中一个“囚犯”甚至大为不解的说道。 “你叫什么名字?”当记者这样问的时候,这个“囚犯”认认真真的回答了她。 “我是698,一个服刑中的犯人。(大概意思是这样,他们的语序在下不清楚)” 他已经深陷与这个角色不可自拔了。 甚至当人们告诉他:“你不是698,你更不是一个囚犯,你是斯坦福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你是***。”的时候,这个“犯人”愣了好一会才清醒过来,露出一副恍然大悟的样子。 他哭了。 请注意一下几点: 1.这个实验一开始是自愿的,“犯人”们可以交流,甚至有退出的权利。 2. 不论如何,他们没有什么生死危机不会因为角色扮演失败而丧失姓名,没有什么自我醉眠,不用承受过大的心理压力。 3. 他们是正在上学的学生(不是在生与死之间挣扎的末日求生者)。 4. 监狱是令人讨厌的环境(而学校不是)。 5.反复强调的一点:只用了七天。 而流畅呢? 以上每一点他都不具备。 “所以说,只是不习惯罢了。”流畅喃喃自语道。 “时间会冲淡一切的。” 第(2/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