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二章 以逸待劳 三-《胭脂斗锦绣》


    第(1/3)页

    ps:鞠躬感谢:十九平方、斑驳树影斜斜映、最美好前途的平安福。感谢各位亲的票票。

    *——————————**——————————**——————*

    心知自家主子既然这样吩咐,必定有了甚么打算,东城沉声道:“是,仆这回定当办妥贴。”

    春季里本来少雨多旱,这场暴雨却下了将近一月。此时漫说种庄稼,连人都被圈在屋里,路上绝了车马行人,霍伤要想调兵调人,就必须要有一个“契机”,要有个看起来合情合理,可以遮瞒人眼的“愰子”。

    赵家娶妇……便是他可利用的“愰子”。

    那个小东西……亦会坐船同往……。

    九公子抬眸望向门外,仿似出了神。

    屋子里一时静了下来。

    四百余里之外,断云居。

    北斗合上麻布伞,再低头瞅瞅自家两脚黄泥,干脆脚尖儿一转,转而去扒寝屋窗台:“娘子,赵郎君派人来问,此时装不装船?”

    听说要坐船走,小丫头兴奋的忘了收腔。

    “没有看见娘子正忙么?”韩嬷嬷“刷刷”两把眼刀“扔”过去,直等她蔫巴下来,才又转回来继续禀报:“娘子,衣料十箱,金器九箱,银器十二箱,另直裾、大裳、裘衣并鹤氅共二十箱;其他首饰匣子共十二,还有……。”

    “嬷嬷不是记清楚了么?我看看就成。”谢姜抚额哀叹,嫁一次人,简直要脱一层皮。不光天天要背甚么“食安于言,筷不碰碗……细嚼无声……收手垂肩”之类,还有:烤炙的东西不能食,腌渍的东西不能食。

    不吃就不吃罢,哪曾想每天还要泡浴。泡不了一会儿,吃下去的两碗菜粥早泡没了。天天半饥饿状态下,还要听这些拉拉杂杂的索事,真是不如不嫁。

    心里嘀咕归嘀咕。谢姜脸上却作出大为放心的样子,拎了韩嬷嬷递过来的帐册翻了几页,突然眸光一凝,指了其中一页问:“怎么多出来这么些仆役。前天看,不是还只十几人么?”

    这页纸上密密麻麻,打眼一扫,怕不止二百人。

    “哦,老奴忘了报于娘子了。”仔细瞅瞅上头的姓氏、年龄。韩嬷嬷便缓声解释:“这是各家世族为娘子添的仆役。看起来粗鄙奸滑的那些,二夫人已打发到田庄去了。”

    言外的意思,要不是打发走一批,只能比这多。
    第(1/3)页